田园杂诗(其四)

屋上春鸠鸣,田家谷始播。

时雨催我还,倚锸檐前坐。

牧童去未归,雨声听渐大。

时雨岂不嘉,所虑老牛饿。

自往唤牧童,牵牛入兰卧。

我牛既以来,我锸行须荷。

田畴及时治,况复雨初过。

亦知冒雨寒,为农焉敢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钱澄之的《田园杂诗(其四)》描绘了春天农忙时节的田园生活。首句“屋上春鸠鸣”以鸟鸣声点明季节更迭,春意盎然。接着,“田家谷始播”写农夫开始播种,充满生机。诗人被春雨催促,放下农具在檐下休息,聆听雨声,体现出农人的辛劳与对天气变化的敏感。

“牧童去未归,雨声听渐大”描绘出牧童不在,雨势渐大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对牛群的关心。“时雨岂不嘉”,诗人感叹春雨的及时,但又担忧因雨太大可能使老牛受饿。于是他亲自去找牧童,将牛牵回避雨,体现了农人的责任感。

“我牛既以来,我锸行须荷”表达诗人亲自劳作,肩扛农具,显示出他对农事的投入和勤劳。“田畴及时治,况复雨初过”进一步强调了耕作的紧迫性和雨水过后土地的滋润。“亦知冒雨寒,为农焉敢惰”则表达了诗人尽管冒着寒冷的雨,但仍不敢怠慢农事,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农人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清代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农民的勤劳,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07)

钱澄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字:饮光
  • 籍贯:晚号田间老
  • 生卒年:1612~1693

相关古诗词

田园杂诗(其五)

春天不久晴,衣垢及时浣。

身上何所著,敝襦及骭短。

家人念我寒,一杯为斟满。

酒满不可多,农事不可缓。

奋身田野间,襟带忽以散。

乃知四体勤,无衣亦自暖。

君看狐貉温,转使腰肢懒。

形式: 古风

田园杂诗(其六)

人生会有尽,行止非自由。

止亦不可趣,行亦不可留。

如何柴桑叟,汲汲为此忧。

终年痛饮酒,冀以忘其愁。

吾身听物化,化及事则休。

当其未化时,焉能弃所谋。

有子亦须教,有田亦望收。

天心与人事,何息不周流。

我不离世间,而愿与天游。

焉能外亲戚,视之同聚沤。

乃知黄老书,不如孔与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鸡鸣

冬已过半夜偏长,愁人不眠独在床。

寒鸡拥翰不肯叫,老鸱得气山头啸。

山头有虎伺人行,伥鬼骑虎学鸡鸣。

鸡在墙根鼓两翅,欲鸣不鸣时未至。

村南村北闻犬喧,鸡未三唱勿出门。

窗前山鬼太无赖,低头树下学人拜。

遥遥古寺打钟声,一声一拜声声惊。

鸡鸣一声天下白,千状万态从此灭。

形式: 古风

湖孰种菜歌

金陵城东湖孰村,中有隐者开平孙。

通侯甲第今已矣,意气豪华无复存。

开平去今凡几代,五王之后惟君在。

往昔争言青门瓜,如今独数湖孰菜。

问谁种菜满畦新,一家生计只三人。

终岁把锄菜畦里,妇能炊饭儿负薪。

为君妇亦太辛苦,娇贵当年难比数。

翟珈赐出小侯妻,珠翠里成上公女。

都人犹记嫁时装,如云妾媵烂生光。

台前照镜轮梳髻,架上熏衣派管香。

一朝散去竟何有,相对惟余双白首。

早从府内厌笙歌,还向村中操井臼。

村中井臼倚柴扉,卖菜还愁终岁饥。

衣长不肯燃薪坐,十指侵寒绽故衣。

东川子孙公主裔,妻孥行汲心常愧。

闻说君妇尽伤情,无心更拟求奴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