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程本立的《许州东屯杂诗六首(其五)》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感伤的秋日景象。首句“丘原莽萧瑟”,以“丘原”和“萧瑟”形象地刻画出大地的苍茫与凄凉,营造出一种沉寂而落寞的氛围。次句“客子暮徘徊”,通过“客子”的孤独徘徊,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游子之愁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两句“山是钧州起,河从郑邑来”,运用空间意象,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山脉仿佛自钧州绵延而来,河流则源于郑邑,寓言着岁月流转和人事更迭。诗人进一步借“衣冠余古墓,歌舞只荒台”,描绘了昔日繁华的遗迹如今只剩下荒凉的古墓和废弃的歌舞场所,暗示了世事无常和荣华易逝的主题。
最后两句“野哭谁家妇,秋声助尔哀”,通过“野哭”和“秋声”,传递出一种悲凉的民间哀歌,将自然景色与人间疾苦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历史沧桑的沉痛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明朝士人的历史感慨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