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庄新植径松忽二本邻偃抒辞纪之

双偃松何似,螺文结数遭。

清声虽竞发,寒影不相高。

对客圆分盖,孤禅翠滴袍。

若教图画得,争奈有萧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双偃松像什么呢,它的树皮纹理如同螺纹般交错。
尽管清脆的声音争相响起,但寒冷的身影并不因此而显得更高傲。
对着客人,松树的树冠如同圆伞分开,僧人的禅袍上仿佛凝聚着翠绿的露珠。
如果能将这幅景象画出来,却怎么也描绘不出那令人烦恼的萧瑟之感。

注释

双偃松:一种松树品种。
螺文:像螺纹一样的纹理。
竞发:争相发出声音。
寒影:寒冷的身影,指松树。
孤禅:独自打坐的禅修者。
翠滴袍:形容袍子上仿佛有翠绿的露珠滴落。
萧搔:形容景色凄凉或心情烦扰。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释重显的《永丰庄新植径松忽二本邻偃抒辞纪之》描绘了两株偃松的独特风貌。"双偃松何似,螺文结数遭",诗人以巧妙的比喻,将偃松比作盘旋如螺纹的树干,形象地展现了其枝干的奇特形状。"清声虽竞发,寒影不相高",松树发出清脆的声音,尽管各自独立,但它们的影子却不争高低,显得和谐而宁静。

"对客圆分盖,孤禅翠滴袍",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形态,如同僧侣的法帽,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仿佛在禅定中滴落翠绿的思绪。最后,诗人感慨如果能将这幅画面画出来,恐怕会因为太过生动而显得有些手忙脚乱,"若教图画得,争奈有萧搔",表达了对松树自然美的赞叹和难以捕捉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赞美了松树的形态美,又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感悟,展现出宋代文人墨客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408)

释重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于秘丞赋瀑泉

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

色应邻众白,声合让孤清。

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

灵槎如可泛,天派问归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陆学士夏日见寄

良牧归诗匠,雅风消郁蒸。

官清难滞爵,吏散远同僧。

棠树非烟合,仙槎碧浪乘。

因思穷万化,千古更无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和范监簿(其一)

吏散帘垂思莫穷,山光溪影恣相容。

谁誇靖节偏栽柳,自笑隐居高听松。

丹阙尚遥芝检密,讼庭闲列藓花重。

岩间野客虽多病,终再携筇谒士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和曾推官示嘉遁之什

少微星出古风还,匝地声光不掩关。

三馆峻迁同陌路,九华高卧是蓬山。

岩莎步入祥麟稳,海树飞来白凤闲。

祗恐致君休未得,蒲轮重到薜萝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