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

世传蒿里蹑灵魂,庙宇烧残敝复新。

七十五司阴□□,□千馀里远祠人。

天神志似张华博,地狱图如道子真。

积少成多能事毕,泰山元不厌微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徐世隆的《蒿里》诗,描绘了对阴间世界的想象与描述,充满了神秘与敬畏之感。

“世传蒿里蹑灵魂”,开篇即以“蒿里”这一概念引入,蒿里在古代文献中常指阴间的道路或区域,此处暗示着死者灵魂将要踏上前往另一个世界的旅程。这句诗通过“世传”的表述,强调了这种观念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和接受度。

“庙宇烧残敝复新”,接着描述了为死者修建的庙宇,即便经过焚烧破坏,也能再次重建,象征着对亡灵的纪念与敬仰永不停息。这里体现了人类对于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死后世界的某种寄托。

“七十五司阴□□,□千馀里远祠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阴间世界的复杂结构。七十五司可能是指管理阴间事务的不同部门,而“千里远祠人”则暗示了在遥远的地方也有对亡者的祭祀活动,体现了人们对死亡的普遍关注和对亡灵的尊敬。

“天神志似张华博,地狱图如道子真”,这两句将阴间的管理者与古代文人张华和画家吴道子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这些人物艺术造诣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暗示了阴间世界在构思与构建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复杂性。

“积少成多能事毕,泰山元不厌微尘”,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阴间世界的运作原理——即便是微小的事物,积累起来也能完成大事,就如同泰山不拒绝每一粒尘埃一样。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寓意着无论生命多么渺小,其价值和意义都是不可忽视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人文关怀的阴间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死、记忆与传承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7)

徐世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金章宗泰和六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年八十岁。弱冠,登金正大四年进士第,辟为县令。统元年,擢燕京等路宣抚使,世隆以新民善俗为务。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谘访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九年,乞补外,佩虎符,为东昌路总管。二十二年,安童再入相,奏世隆虽老,尚可用。遣使召之,仍以老病辞,附奏便宜九事。赐田十顷。时年八十,卒

  • 字:威卿
  • 籍贯:陈州西华
  • 生卒年:1206—1285

相关古诗词

寄天倪子

父居郓府有牛膝,子倅泰山无鹿茸。

寄与天倪怜老病,足痿手战更头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寄张九万户

三楚人惊挠击频,两淮形势壮分屯。

秋风鼓角悲蛇阵,落日旌旗拥戟门。

谈麈夜摇山月白,剑光晴照海涛浑。

与谁共挽银河水,一洗中原战血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过桃川宫

桃花流水五云间,咫尺仙凡隔往还。

白鹤不来华表在,翠鸾飞去玉箫閒。

战尘满眼何时了,云驾无由得暂攀。

六载苦辛谁与问,瘴烟空染鬓毛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客燕

昨夜乡关入梦遥,月明魂断更难招。

鬓边白发愁能种,囊里黄金日易销。

尺璧自惭投暗室,前涂何处是青霄。

龙沙见说难容客,八月尖风彻敝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