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

结屋万松顶,悄无人往还。

饮猿摇涧月,飞鹭点秋山。

竹静风相挠,水流云自闲。

翛然忘物我,禽语两相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在万松之巅盖起房屋,静悄悄地没有人的来去。
喝着溪涧中的水,月光下猿猴摇动枝头,飞翔的白鹭点缀着秋日的山峦。
竹林宁静,微风轻拂,水声潺潺,白云悠悠自在。
我完全沉浸在自然之中,忘却了自我与外物,鸟儿的鸣叫声相互呼应。

注释

结屋:建造房屋。
万松顶:松树覆盖的山顶。
悄无:寂静无声。
人往还:人们的来来往往。
饮猿:猿猴饮水。
涧月:山涧中的月光。
飞鹭:飞翔的白鹭。
秋山:秋天的山峦。
竹静:竹林安静。
风相挠:微风吹过竹林。
水流:流水声。
云自闲:白云悠然自得。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忘物我:忘记自我与外界。
禽语:鸟儿的鸣叫。
两相关:相互应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林景象。开篇“结屋万松顶,悄无人往还”塑造出一片幽深而孤寂的居所,远离尘嚣,只有松树环抱。这不仅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也映射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接下来的“饮猿摇涧月,飞鹭点秋山”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月光下的溪流中有猿饮水,远处的山上有鹭点缀,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热爱。

“竹静风相挠,水流云自闲”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恬淡自适的情趣。竹林在微风中轻摇,与水流和浮动的云朵共同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最后,“翛然忘物我,禽语两相关”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融入与忘我之境。诗人仿佛已经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与林间的鸟鸣声相应和,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纷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秉国池亭

曲曲阑干面面棂,红尘飞不到斯亭。

避人幽鸟入深竹,恋钓游鱼弄翠萍。

天阔倒涵秋水碧,墙低不碍远山青。

翛然独占闲中趣,一枕荷风午睡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春兴

春来无处不繁华,岂独公侯富贵家。

青镜照眉池上柳,碧纱映目雾中花。

贫谁知己燕相识,闲不求官蜂自衙。

惟有东风无厚薄,年年芳草满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怀次韵

弄晴天气半昏明,春思不如诗思新。

芳草斜阳王谢燕,落花流水晋秦人。

百年台榭几杯酒,一片笙歌九陌尘。

可笑游蜂贪酿蜜,引渠儿辈口生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事

白了江梅柳又青,游丝千尺网红尘。

鹁鸠夫妇孤村雨,杜宇君臣故国春。

客里易添芳草思,樽前谁是去年人。

桃花源上空流水,安得渔郎一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