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四时景自足,何必写以诗。
诗成句读间,不过我自知。
但恐两眼昏,心识如乱丝。
血气一耗散,逐物之所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春日杂兴(其五)》。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四季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
首句“四时景自足,何必写以诗”点明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直接欣赏,认为四季景色本身就足够美丽,无需通过诗歌来描绘。接着,“诗成句读间,不过我自知”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解,认为即使写下了诗句,其中的深意也只是作者自己能够体会。
后两句“但恐两眼昏,心识如乱丝”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忧虑和对内心纷扰的感慨。他担心自己的视力会衰退,内心的思绪如同乱麻一般难以理清。最后,“血气一耗散,逐物之所之”则暗示了生命终将消逝,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不详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种田图得米,终岁亦勤劳。
当春把锄犁,和风满东皋。
岂忘水旱忧,流离至逋逃。
未必可就食,往来徒嗷嗷。
士以科举计,本避农与商。
谋利则皆然,役役真可伤。
周之士也贵,里选而论乡。
上人能用之,身尊道弥昌。
戎马纷群寇,残害吾赤子。
被之以礼乐,庶使保生齿。
如火热水深,亦运之而已。
治少乱则多,尧舜惟孝悌。
幽草清更佳,被花多白红。
鸟啼蝴蝶乱,村村是春风。
人无杯酒饮,不得此意融。
春过夏将至,迤逦成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