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寂堂

吾闻卓道士,操节如冰霜。

学窥老庄本,渊然閟光芒。

当时世莫识,落魄依四方。

尝为京洛游,不践声利场。

衣裾卷尘土,独鹤翻南翔。

千里不驻足,飘飘指浔阳。

浔阳多名山,飞仙共徜徉。

晚岁隐城郭,古宫极凄凉。

千金售邻壤,增筑成虚堂。

流尘断四壁,虚白浮中央。

惜哉今已往,吊影空叹伤。

赖有贤弟子,黄冠挺昂藏。

区区慕高格,绰欲传芬芳。

逐客苏太史,堂堂国之良。

言为天下重,墨妙逾圭璋。

为君易华榜,庭户增辉光。

风流满江左,知子非寻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虚寂堂》由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描绘了对一位道士卓先生的追忆与赞美。诗中不仅展现了卓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邃的学术造诣,还通过其生活轨迹的描述,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首句“吾闻卓道士,操节如冰霜”,开篇即以“冰霜”比喻卓先生的高洁品行,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卓先生人格魅力的深刻印象。接着,“学窥老庄本,渊然閟光芒”赞扬卓先生学问深邃,如同老庄哲学的精髓,其智慧光芒深藏不露,暗示其思想的深远与独特。

“当时世莫识,落魄依四方”描绘了卓先生在世时不受世人理解,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追求的精神。接下来的“尝为京洛游,不践声利场”进一步强调了卓先生远离尘嚣、不为名利所动的决心。

“衣裾卷尘土,独鹤翻南翔”以“独鹤”自比,象征卓先生如同孤高的鹤,自由飞翔于天地之间,不被世俗所束缚。而“千里不驻足,飘飘指浔阳”则展现了卓先生行踪不定,最终选择隐居浔阳的决绝。

“浔阳多名山,飞仙共徜徉”点明了卓先生晚年隐居之地的自然美景,以及他与仙人共游的超凡体验。最后,“晚岁隐城郭,古宫极凄凉”描绘了卓先生晚年生活的环境,虽有古宫相伴,却也透露出一丝孤独与凄凉。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卓先生身后之事的感慨与怀念:“千金售邻壤,增筑成虚堂。流尘断四壁,虚白浮中央。”描述了卓先生去世后,其居所被售出并改建,留下一片空荡与寂静。诗人通过“吊影空叹伤”表达了自己的哀思与惋惜之情。

然而,诗中并未就此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转而赞颂卓先生的弟子黄冠,以其“区区慕高格,绰欲传芬芳”的精神,继续传承卓先生的遗志与教诲。最后,“逐客苏太史,堂堂国之良。言为天下重,墨妙逾圭璋”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位重要人物——苏太史,强调了言辞的力量与书写之美,以此来纪念卓先生及其弟子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卓先生及其弟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们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崇尚。诗中充满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对精神传承的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95)

释道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咏真洞赠陶道人

渊明骨已朽,陈迹尚可求。

我复识其孙,长鬣青两眸。

相去仅千载,犹能继风流。

寄迹黄冠中,神姿邈清脩。

相携行洞天,暝色蔼已浮。

松寒语栖鹤,潭静眠苍虬。

兰膏照深夜,风磬鸣重楼。

吾庐閟三峡,清净亦此侔。

何时驾鹿车,访我西林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廖司法挽辞

吾闻廖夫子,名大不得睹。

读书尽五车,行义拔前古。

聚徒从妙龄,所至变邹鲁。

身虽甘陋巷,志欲望伊吕。

风云苟超腾,名教当有补。

蹉跎鬓毛改,寸禄晚方取。

青衫适南营,素幔归湓浦。

秋原起新陇,寂寞一抔土。

悲歌动闾里,清血洒如雨。

兰玉已含芳,行看秀庭户。

形式: 古风

览秀亭

飞甍巨栋出高墉,览秀开亭实有功。

湓水秋横帘幕外,庐山晴落酒杯中。

俯窥城郭千艘转,仰见星河四面同。

江左元规存旧观,孟侯还此继高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归宗道中

朝日未出海,杖藜适松门。

老树暗绝壁,萧条闻哀猿。

迤逦转谷口,悠悠见前村。

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

数辰竞一墟,邸店如云屯。

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㹠。

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

老翁主贸易,俯仰众所尊。

区区较寻尺,一一手自翻。

得无筋力疲,两鬓埋霜根。

吾乡东南会,百货常源源。

金镮衣短后,群奴列昆崙。

通衢旅犀象,颠倒同篱藩。

鲛绡与翡翠,触目亦已繁。

少壮供所役,耆年卧高轩。

翁今处穷独,未易听我言。

且当具盐米,归家饭儿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