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秋入蛮蕉风半裂,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

绕砌□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

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翻译

秋天的风吹入芭蕉,几乎将其吹裂,池塘边的荷花被雨打落,显得凌乱不堪。
阶前草丛中的声音渐渐消歇,我内心的忧愁如同丁香花结般难以解开。
回首向西南望去,只见明月高挂,孤雁飞来时,边塞的笛声呜咽悲凉。
昔日的欢乐记忆历历在目,却无处诉说,何时才能停止这分分离别的痛苦呢?

注释

蛮蕉:指南方的芭蕉,这里代指南方的景物。
狼籍:散乱,形容荷花被风雨打落的样子。
砌:台阶。
□声:此处可能为缺字或印刷错误,故以'□'表示,无法提供注释。
芳草歇:花草凋零,生机消退。
丁香结:丁香花的花序呈簇状,常用来比喻愁思郁结。
西南:方位,此处可能指代故乡或亲友所在之地。
塞管:边塞的乐器,如羌笛、胡笳等。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关山:指边关和山脉,常用来象征远离家乡的地方。
何日:何时,问何时能实现。
休离别:停止离别,即不再分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离别的忧虑。

“秋入蛮蕉风半裂”一句,以蛮蕉的风损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凋零。蛮蕉本身就象征着坚韧不拔,但在秋风中也难逃破碎,这种对比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无常。

“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则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水景画面。池塘杂草丛生,无人整理;而且在秋雨的打击下,连生长于水中的荷花也不复往日之盛,这些都是对失落与孤寂生活状态的隐喻。

“绕砌□声芳草歇”中,“绕砌”的意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声音渗透在每一个角落,连原本生机勃勃的芳草也因之而变得安静下来。这里的“□声”,虽然字迹模糊,但从整体诗意来看,应当是自然界的声音,如蛙鸣、虫鸣等,营造出一种秋夜的宁静氛围。

“愁肠学尽丁香结”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思念之深。丁香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情感或记忆,而“学尽”则意味着这些情感已经根深蒂固,难以磨灭。

“回首西南看晚月”一句,以景物转换了诗人的心境,从对自然的观察转向对往昔的追思。西南方向可能是诗人内心所牵挂之地,而晚月则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孤独。

“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中,“孤雁”的形象增添了秋天的寂寞感。塞管,即古代边塞军队用以号令的乐器,这里它的声音变得哀切,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之苦。

“历历前欢无处说”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但这些记忆已无法与人分享,只能在心中默默珍藏。

最后,“关山何日休离别”则是诗人对于未来重逢之日的渴望。关山常被用来形容边塞,代表着远离家乡的地方,这里的“休离别”意味着希望有一天能够结束这种孤独与漂泊的生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刻画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收录诗词(97)

冯延巳(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字:正中
  • 籍贯: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 生卒年:903--960

相关古诗词

鹊踏枝

叵耐为人情太薄,几度思量,真拟浑抛却。

新结同心香未落,怎生负得当初约。

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凭仗深深酌。

莫作等闲相斗作,与君保取长欢乐。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薄命妾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形式: 词牌: 长命女

上行杯

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近。

罗幕遮香,柳外鞦韆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

梦里佳期,秪许庭花与月知。

形式: 古风

忆江南(其一)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飏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