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吴匏翁谢冯廷伯送惠泉韵

我爱冯龙厓,视山如画屏。

视泉复如酒,有量元泓渟。

竹炉效僧海,一煮尽一瓶。

朝朝亦暮暮,相对双眼青。

细酌入肺腑,洒然涤膻腥。

北燕又南粤,观水记所经。

惠通万里外,不似渭属泾。

昔人作水记,高调声泠泠。

水行大地中,有穴无人铭。

君行一尝饮,却忆漪澜亭。

梁溪带蓉湖,飘然昼扬舲。

痛饮三百杯,醉向泉头停。

携垆试煎法,如酿新春醽。

饮罢更须汲,一童负双瓴。

回视世间物,洪波泛轻莛。

高情漫为戏,题诗谢园丁。

夕斋待明月,禅灯坐青荧。

试诵卢仝歌,山僧或来听。

竹枝弄云影,松花递风馨。

石床独高卧,月上人初醒。

尝闻黄河源,有海名为星。

于江复于海,一泻不计龄。

悟泉未为悟,惺泉未为惺。

烦君奠山堂,陆羽故有灵。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创作,名为《次吴匏翁谢冯廷伯送惠泉韵》。邵宝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好友冯廷伯赠送惠泉水的感激之情,并在诗中描绘了品茗赏泉的雅趣。

诗中首先提到对冯廷伯的敬爱之情,将山比作画屏,将泉水比作醇酒,生动地展现了泉水的清澈与甘甜。接着,诗人描述了使用竹炉煮茶的情景,以及每日早晚与泉水相伴的场景,强调了泉水的纯净与滋养人心的力量。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品尝泉水时的身心感受,泉水仿佛能洗净尘世的膻腥之气,让人感到清新脱俗。他提到了南北迁徙的燕子,以此象征自己行迹的广泛,而惠泉则如同一条贯穿万里的河流,连接着不同的地域,寓意深远。

邵宝还引用了古人关于水的记载,强调了水在自然中的重要性和无名英雄般的存在。他回忆起曾在涟漪亭饮泉的经历,以及在梁溪旁品尝泉水的畅快,甚至想象着痛饮三百杯的情景,充分展现了他对泉水的喜爱和赞美。

诗中还提到了与泉水相关的器具和活动,如煮茶的竹炉、品尝泉水后的汲水情景,以及与泉水相关的宴饮和题诗,展现了诗人与泉水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最后,邵宝提到了对黄河源头和大海的遐想,以及对悟泉和惺泉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他希望将这份对泉水的敬仰之情献给山堂,以纪念古代茶圣陆羽的智慧与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彭佥宪还莆田

壶公山南南海滨,山中人兮尧舜民。

淮南有招招不得,桂树丛丛秋复春。

壶山主人大隐者,缄书远致南峰下。

丹厓青壁勿自誇,我有幽怀为君写。

我招不是淮南招,考槃同赋还同谣。

避人避地两无谓,白云杳杳壶山高。

昔居郎曹更宪府,理是渔纶断樵斧。

十年吏隐人不知,却道渔樵自今伍。

掉头巢父入海东,冥鸿万里商颜翁。

何如兹山倚南极,中深可著神仙宫。

七人作者莫知氏,为溺为沮竟谁是。

能从吾游吾与之,坐共閒鸥看川逝。

形式: 古风

和陈玉溪得古刀歌

玉溪老人鬓雪色,平生气薄秋空碧。

严冬遗我古刀歌,白日无风寒慄慄。

公从何处得此刀,而我未见难论直。

向来沦落未逢人,有时隐跃光腾日。

一朝白璧落公手,堪笑当时卞和泣。

乾坤万物递升沈,今古千年超恍惚。

也知刚德本天成,等閒未肯为人役。

西戎北虏不足诛,豺狼在道那容息。

由来神物不自用,义士兼资机与力。

昔年我亦得一镜,篆刻摩挲汉遗迹。

愿将此镜配公刀,共保刚明勿戕贼。

形式: 古风

读杨君谦和雪诗次韵寄之

秃豪一扫繁枝叶,咏雪诗成淡于雪。

眼中作者吾君谦,后出辞高意尤绝。

直追坡老千载上,我辈不觉腰罄折。

看君风槩有如此,当知此制难磨灭。

愧我浅薄曾效颦,把笔对君如或掣。

便欲索君书一通,大卷珍藏饰文缬。

文章所贵自己出,下此纷纷徒琐屑。

浑然元气未雕凿,言外风神亦飞瞥。

知言未敢轻自许,和篇聊致评诗说。

他年大作禆雅颂,磨有贞珉镌有铁。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寄王推府

王郎关西彦,今为苏郡推。

忆昔骑瘦马,送我黄金台。

寄言问江东,谢公安在哉。

感此不能对,惭愧经济才。

坐驰楚云尽,望极吴天回。

遗君尺素书,珍重烦君裁。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