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彭启丰悼念故友杨玉符先生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哀思和对旧日友情的怀念。首句“白首江湖作散人”,描绘了杨玉符先生一生漂泊江湖,晚年孤独的形象;“忽投漠北远羁身”则暗示了他的突然离世,让诗人感到惊愕和悲痛。
“锒铛夜动天常黯,魑魅朝游地不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镣铐声和阴暗环境象征亡者灵魂的不安,以及诗人内心的凄凉;“魑魅”一词则寓指世间的邪恶势力,暗示了杨玉符先生生前可能遭遇的困境。
“拊缶几曾歌顷豆,因风空自忆秋莼”表达了诗人对与杨玉符先生共度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尤其是那些简朴却温馨的相聚时刻。“顷豆”和“秋莼”都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但在这里寄托了深厚的情感。
最后两句,“江南若有招魂所,为告巫咸上玉晨”,诗人想象在江南可能存在一个招魂之地,他请求巫咸将他的思念传达给逝去的杨玉符先生,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亡者生活的描绘和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