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十六)五和

隆乾间事,两翁有、手泽遗编曾纪。

余掌兰台修纂到,景定初开忠邸。

抔起复麻,奋涂归笔,嚼碎张巡齿。

德音犹在,非卿何足语此。

老来兹事都休,问门前宾客,今朝来几。

达汝空函,投伊大瓮内,谁曾提起。

丹汞灰飞,黄粱炊熟,跳出槐宫里。

儿童不识,秃翁定是谁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隆乾年间的事情,两位老翁有著手留下的著作记录。
我负责兰台的编纂工作,直到景定初年,开始整理忠臣的档案。
他们像挖掘遗迹般整理资料,用笔记录,仿佛咀嚼着张巡的坚韧精神。
他们的教诲仍在耳边,没有你,怎能谈论这些往事。
年老后,我就不再做这事了,询问门前的客人,今天来了几位。
你的信件空置,投入大瓮中,又有谁会提及那些往事。
岁月如丹汞化为灰烬,美好的时光已逝,我从官场退隐。
孩子们已不知晓,那个光头老翁究竟是谁。

注释

手泽:亲手留下的痕迹或著作。
遗编:遗留下来的书籍或文章。
兰台:古代官署名,掌管图书。
景定:南宋理宗的年号。
忠邸:收藏忠臣事迹的地方。
抔起:用手捧起,比喻整理。
归笔:回归写作,继续记录。
张巡齿:借指坚韧不屈的精神。
德音:贤人的教诲。
卿:对对方的尊称。
空函:空信封,无人理会。
大瓮:大容器,比喻遗忘之深。
槐宫:古代官署的代称,此处指官场。
秃翁:光头的老翁,自指或指他人。

鉴赏

这首诗名为《念奴娇(其十六)》五和,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之手。诗中融合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首句“隆乾间事,两翁有、手泽遗编曾纪”,通过提及明朝隆庆至乾隆年间的历史事件,以及两位长者所留下的文书记录,开启了诗篇的历史回顾。接着,“余掌兰台修纂到,景定初开忠邸”则表达了诗人个人经历中对于编撰史书和朝廷忠诚事迹的关注。

“抔起复麻,奋涂归笔,嚼碎张巡齿”三句,则是对历史人物张巡的勇武形象的描绘。张巡为唐代名将,以其忠义著称,这里诗人通过生动的手法,展示了对这位英雄将领的崇敬之情。

“德音犹在,非卿何足语此”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的德行和功绩无法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提并论,从而流露出一丝自谦之意。

接下来的“老来兹事都休,问门前宾客,今朝来几。达汝空函,投伊大瓮内,谁曾提起”四句,则是诗人对于年华老去、往昔繁华不再,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追问和遗忘的感慨。

最后,“丹汞灰飞,黄粱炊熟,跳出槐宫里。儿童不识,秃翁定是谁子”两句,通过描绘一个场景——可能是一种仪式或庆典中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后代是否能认识和记住这些历史人物的担忧。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历史事件、个人经历以及英雄人物的复杂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十七)六和

轮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

麝以脐灾,绒为尾累,焚象都因齿。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一觉齁齁,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

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

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十五)四和

太丘晚节,把家事、一切传他谌纪。

业已休休,又谁解露绶,会稽郡邸。

张丈殷兄,阮生朱老,相与为唇齿。

酒楼犹记,谪仙尝醉于此。

一二耆旧贻书,新来强健否,问年今几。

谢傅当时,却因个甚,抛了东山起。

对局含嚬,闻筝堕泪,围在愁城里。

吾评晋士,不如归去来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十一)三和

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

小小草庵无宝贝,何必神呵鬼守。

黄奶篝灯,青奴拂榻,莫要他桃柳。

客来问字,此翁高卧摇首。

彷佛曾子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

混沌若教休凿窍,巧历安知其寿。

文叔故人,仲华几个,输与羊裘叟。

浮生如寄,切身之物惟酒。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十四)三和

四朝遗老,须眉白、巧历不知其纪。

真唤九重为座主,肯谒侯门王邸。

晚会耆英,未论爵德,乡曲无如齿。

酒酣度曲,妙音久不闻此。

堪叹化鹤重来,但累累华表,旧人存几。

散尽黄金,留箧中团扇,怕秋风起。

结绮歌阑,披香宴悄,放出深宫里。

颠毛虽秃,尚堪封管城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