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二首(其一)

周公躬吐哺,四海心归仁。

三叔乃流言,岂非骨肉亲。

仁人视天下,万物犹一身。

不仁身奚有,况复思弟昆。

棠棣兴孔怀,鸱鸮念恩勤。

圣人之所为,口实徒乱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周公与三叔的行为,探讨了仁德与亲情的关系。开篇“周公躬吐哺,四海心归仁”,赞扬周公礼贤下士,使得天下人心归向仁义。接着“三叔乃流言,岂非骨肉亲”,指出三叔的诽谤,似乎违背了骨肉至亲应有的情谊。诗人以此对比,引出对仁德与亲情之间关系的思考。

“仁人视天下,万物犹一身”一句,强调仁者将天下视为己身的一部分,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不仁身奚有,况复思弟昆”则从反面论述,指出没有仁德的人自身都难保,更何谈考虑兄弟之情。这种逻辑上的递进,加深了对仁德重要性的认识。

“棠棣兴孔怀,鸱鸮念恩勤”两句,运用典故,以棠棣之花和鸱鸮(猫头鹰)的形象,象征兄弟间的深情厚谊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这里将亲情的深厚与仁德的普遍性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主题。

最后,“圣人之所为,口实徒乱真”表达了对圣人行为的反思,认为言行应当一致,不应只是空洞的说辞,而应体现真正的仁德精神。全诗在对比、比喻和反思中,深刻地探讨了仁德与亲情、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伦理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39)

陈伯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二首(其二)

赵高利少主,矫制诛扶苏。

一念误国人,三说感李斯。

望夷眩鹿马,赤族诚天诛。

吾闻金日磾,出身本降俘。

霍光受遗诏,共负成王图。

大哉社稷臣,戒之用小夫。

形式: 古风

伯茂饯仲器归莱山和韵

我居西山前,君居南山下。

居止既比邻,欢笑复杯斝。

虽无籍籍名,亦愧栖栖者。

吾道多艰虞,造物随取舍。

努力少壮时,青灯共良夜。

形式: 古风

汴河堤

汴河堤,堤何长,堤中水枯堤草黄。

锦缆牙樯不复返,车轮马迹东西忙。

忙处多人自辛苦,过眼繁华草头露。

文梁犹是扬州门,扬州不见琼花树。

汴河堤,长亭路,千古光阴自朝暮。

形式: 古风

社日

燕子来时二月天,家家祷社枫林前。

香雾绕坛散灵雨,盂酒豚蹄候神语。

父老殷勤拜社公,但愿今年年岁丰。

岁丰不但衣食饱,官府租税亦了了。

官之馀,但力田,秋报春祈得社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