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麦行自灵岩归示赵丞

大儿牵衣镰在手,小儿携篝并畦走。

陌翁语妪切莫迟,梅风温云晴不久。

两手便熟镰无声,黄云捲地苍坡平。

一声长歌出台笠,麦蛾飞起缘其缨。

炊烟幕幕暗杨柳,大妇壶飧仍榼酒。

酒沉飧冷未暇尝,腰骨酸辛一骧首。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儿子手握镰刀走在前,小儿子提着篮子紧跟田头。
田间老翁催促老妇,赶紧劳作,梅花般的春风吹过,天气不会持久晴朗。
熟练的手法下,镰刀无声,金黄的麦田被平整如坡。
戴着斗笠的农夫唱起歌,引来麦蛾围绕帽檐飞舞。
炊烟袅袅笼罩着杨柳,主妇忙碌,煮饭盛酒准备晚餐。
饭菜虽冷酒已沉,他们还没来得及品尝,只因腰酸背痛,先抬头舒缓一下。

注释

大儿:大儿子。
镰:镰刀。
小儿:小儿子。
篝:篮子。
畦:田垄。
陌翁:田间老翁。
妪:老妇。
梅风:梅花般的春风。
温云:温暖的云彩。
镰无声:镰刀无声无息。
黄云:金黄的麦田。
长歌:长声歌唱。
台笠:斗笠。
麦蛾:麦田里的飞虫。
缨:帽檐。
炊烟:炊烟。
幕幕:缭绕的样子。
杨柳:柳树。
大妇:主妇。
壶飧:煮好的饭菜。
榼酒:提着酒壶。
腰骨酸辛:腰酸背痛。
骧首:抬头。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戴栩的《刈麦行自灵岩归示赵丞》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忙景象。首句“大儿牵衣镰在手”,展现了家庭分工明确,大儿子负责持镰割麦,体现了农耕生活的实际。次句“小儿携篝并畦走”,则写出了小儿子帮忙搬运草席,全家齐心协力的场景。

“陌翁语妪切莫迟”一句,通过老翁和老妇人的催促,渲染了时间紧迫的气氛。“梅风温云晴不久”暗示天气转瞬即变,抓紧收割是当务之急。接下来的诗句“两手便熟镰无声,黄云捲地苍坡平”,细腻描绘了割麦者的熟练动作和田间的开阔景象。

“一声长歌出台笠,麦蛾飞起缘其缨”以歌声和麦蛾的飞舞,增添了劳动的欢快与生机。最后两句“炊烟幕幕暗杨柳,大妇壶飧仍榼酒”,描绘出家中妻子忙碌准备饭菜和酒水的情景,展现出农人劳作后的温馨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忙时节的繁忙与和谐,以及农民对丰收的期待和生活的满足,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诗意。

收录诗词(145)

戴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卢直院挽词

五十一回春梦中,兄悲子哭愬东风。

别司制敕归天上,不共尘凡住域中。

幌拂幽弦琴自语,奁遗残粒药无功。

松飔九里凄歌薤,依旧西湖不负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同水心吊薛子舒墓

自斸青云去,长途坠玉镳。

有名天所吝,无病药为妖。

月斧千家寂,霓梭五色销。

梦灵虚吐凤,数短实如鸮。

筦库嗟常调,弓旌欠特招。

贵儿嫌苦淡,盛叶不萧条。

往忆京华旅,相随柳外桥。

行藏今止此,岁月忽同飘。

留札宽亲抱,缄文付稚髫。

敬亭花自发,族陇木仍乔。

稍待刊铭志,从知慰泬寥。

友朋如昨日,来往未辞遥。

酹散窗生雾,吟寒斗挂杓。

百年齐一尽,终誉在山椒。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后园老梅为园丁斧而薪之有所存者直干危梢耳近亦放三四花吁嗟梅兮生非其地傥移在离骚园中肯作如是观耶故诗以吊之

尔梅生不辰,失身蔬茹圃。

虽沾灌溉力,却受秽浊侮。

未能同臭味,祇得共甘苦。

青随菜甲肥,翠引蒿芽吐。

与时自高下,何意较尔汝。

畦丁厌长成,恐碍寸金土。

清阴仰密叶,日日逢而怒。

疏柯并柔枝,旦旦伐而斧。

如此冰玉姿,若为荆棘伍。

孤标馀寸息,老命悬一缕。

四围苍藓黏,半心蚀虫蛊。

禁持几霜雪,剥落久风雨。

潜阳动地脉,生意顿鼓舞。

涂抹三四花,岂自矜媚妩。

香清不如少,骨劲不嫌古。

试问白玉堂,何如破茅宇。

毕竟天地间,贵贱各有主。

苟非吾所安,虽荣亦何取。

说与此花知,善自且撑拄。

须有岁寒人,徙根松竹坞。

知汝非错薪,肯容刈其楚。

巡檐一笑春,能忘在莒不。

形式: 古风

次韵水心端午思远楼小集

众嫭容独丑,孤正轧群倾。

何必远者思,今古同一情。

士方慕洁修,各以好自萦。

一旦履华膴,争夺遗世名。

枭獍随诋凤,蝼蚁起困鲸。

醉中触灵均,到今唤不醒。

朋社角曼衍,冶游眩轻盈。

无情湘水窟,有恨郢山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