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益州北池陪宴

临泛从公日,仙舟翠幕张。

七桥通碧沼,双树接花塘。

玉烛收寒气,金波隐夕光。

野闻歌管思,水静绮萝香。

游骑萦林远,飞桡截岸长。

郊原怀灞浐,陂溠写江潢。

常侍传花诏,偏裨问羽觞。

岂令南岘首,千载播馀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陪侍长官在湖上泛舟的日子,翠绿的帷幕张开如仙境。
七座桥连接着碧绿的池沼,两棵树相邻着繁花的池塘。
玉烛消散了寒冷的气息,金色的水面隐藏着夕阳的光芒。
在田野间听说音乐歌声,水面平静,藻荇散发着香气。
游骑兵环绕树林渐行渐远,船只快速划过岸边。
郊外怀念着灞浐的风景,湖泊倒映着江河的景象。
常侍传递着皇帝的诏书,副将询问着宴会上的酒杯。
怎能让人忘记南岘的往事,千年来流传着美好的芳香。

注释

临泛:泛舟,乘船游玩。
从公:跟随或陪同官员。
仙舟:诗中指装饰华丽的游船。
七桥:指连接水域的七座桥梁。
碧沼:碧绿色的池塘。
双树:两棵相依的树。
花塘:开满鲜花的池塘。
玉烛:古代对蜡烛的美称,这里指照明的灯具。
金波:形容夕阳照在水面上的金光。
绮萝:泛指蔓生植物,这里指水边的藻类植物。
游骑:出行的骑兵。
萦林:环绕树林。
飞桡:快速划动的船桨,代指船只。
截岸:靠近岸边。
灞浐:地名,古代长安的水道,这里代指美景。
江潢:江河与潢水,泛指大江大河。
常侍:皇帝身边的高级侍从。
花诏:以花押署名的诏书,象征皇帝的旨意。
偏裨:副将,裨将。
羽觞:古代的一种酒器,形状像鸟,故称羽觞。
南岘:地名,岘山的南面,这里代指历史遗迹。
馀芳:遗留的美好名声或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益州北池边举行的宴会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宴会的豪华与和谐,以及自己内心的喜悦与向往。

"临泛从公日,仙舟翠幕张"一句,设定了宴会在一个明亮而又神秘的环境中进行。仙舟如同仙境中的交通工具,而翠幕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七桥通碧沼,双树接花塘"描绘了宴会所在之地的美丽景色。七桥象征着悠长与连接,而碧沼和花塘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诗人通过"玉烛收寒气,金波隐夕光"这两句,捕捉到了宴会在日落时分所呈现出的宁静与温馨。玉烛象征着高雅,而金波则是对水面上金色的晚霞的描绘。

"野闻歌管思,水静绮萝香"一句,传达了宴会中人们的欢声笑语以及自然界的和谐共鸣。歌管与绮萝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文化艺术与大自然交融的氛围。

游骑在林间穿梭,飞桡划破水面,这些动态的描写丰富了宴会场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

最后,"郊原怀灞浐,陂溠写江潢。常侍传花诏,偏裨问羽觞。岂令南岘首,千载播馀芳"几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这里的“常侍”可能指的是宴会上的尊贵宾客,而“偏裨问羽觞”则是对他们身份地位的一种委婉表述。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华丽而又宁静的宴会场景,更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逸句

鳌头浪蹙掀天白,鲸目光烧半海红。

形式: 押[东]韵

汉宫词

寒烛照清夜,笙歌隔藓墙。

一从飞燕入,便不见君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江上晚泊

寒云淡淡天无际,片帆落处沙鸥起。

水阔风高日复斜,扁舟独宿芦花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言怀别同志

惭老将谁托,劳生每自惭。

何当重携手,风雨满江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