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明府赴江陵

陶令南行心自永,江天极目澄秋景。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

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

黄花满把应相忆,落日登楼北望还。

形式: 古风

翻译

陶渊明南行心境悠长,江天开阔秋色澄明。
远方万屋寂静无声,野鸭落下人们都安详。
清风吹过,心情愉悦欣赏湖光山色,门前柳树萧瑟,只有两只野鸭悠闲。
手握黄花,想必你会怀念我,夕阳西下时我登上高楼向北张望。

注释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南行:向南旅行。
心自永:心境悠长。
江天:江面与天空。
澄秋景:清澈的秋天景色。
万室:众多房屋。
遥方:远方。
犬不鸣:狗不吠叫。
双凫:两只野鸭。
人皆静:人们都安静。
清风:清爽的风。
高兴:愉快的心情。
湖山:湖光山色。
门柳:门前的柳树。
萧条:稀疏、冷清。
双翟:两只野鸭的代称。
黄花:菊花。
应相忆:应该会想起我。
落日:夕阳。
登楼:登上高楼。
北望:向北眺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自在的意境。开篇“陶令南行心自永,江天极目澄秋景”两句,通过对陶渊明南归田园的心理状态和清晰的秋日江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永恒。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两句,则通过描写远离尘嚣、犬也不叫和人们都沉浸在安静中的双凫(船)之下,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两句,诗人在清风中感受到高兴的情绪,与湖山相得益彰,同时门前的柳树萧条,双翅(可能指鸟类)悠闲飞翔,这些景象共同构筑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画面。

“黄花满把应相忆,落日登楼北望还”两句,则是诗人手持黄花,感怀往事,同时在落日时分登上高楼向北眺望,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自在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

再命果良愿,几年勤说诗。

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

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怆离。

腰章佐墨绶,耀锦到茅茨。

树老见家日,潮平归县时。

衣催莲女织,颂听海人词。

鸿鹄志应在,荃兰香未衰。

金门定回音,云路有佳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毕侍御谪居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

忠荩不为明主知,悲来莫向时人说。

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辞天泪满缨。

百鸟喧喧噪一鹗,上林高枝亦难托。

宁嗟人世弃虞翻,且喜江山得康乐。

自怜黄绶老婴身,妻子朝来劝隐沦。

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形式: 古风

送邬三落第还乡

郢客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

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

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

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

名宦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

形式: 古风

送张少府

愁云破斜照,别酌劝行子。

蓬惊马首风,雁拂天边水。

寸晷如三岁,离心在万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