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分韵得成叶字(其二)

万生纷不同,宿昔有定业。

哀哉彼迁民,苦事乃稠叠。

累累庭际炊,采采涧底叶。

问渠胡为来,悲泪不盈睫。

连年避胡乱,生理安可说。

今年更仓皇,刍藁亦焚劫。

扶持过江南,十口四五活。

斗米六百钱,兼旬又风雪。

前时诏书下,振廪要周浃。

圣主甚哀矜,我曹空感咽。

愿今兵革罢,复得理归楫。

传闻菰蒲中,相杀血新喋。

本是耕田农,饥寒实驱胁。

须公语县吏,早与支米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首句“万生纷不同,宿昔有定业”点明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暗示了战争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秩序。接着,“哀哉彼迁民,苦事乃稠叠”直接揭示了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和生活的艰辛。

“累累庭际炊,采采涧底叶”描绘了难民在野外生火做饭、采摘野菜以维持生计的场景,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问渠胡为来,悲泪不盈睫”表达了对难民为何背井离乡的疑问,以及他们内心的悲痛。

“连年避胡乱,生理安可说”强调了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以及它对人们基本生存权利的严重威胁。“今年更仓皇,刍藁亦焚劫”进一步描述了战火烧毁家园、粮食短缺的惨状。

“扶持过江南,十口四五活”反映了难民们为了生存而跨越艰难险阻,但存活下来的家人却寥寥无几。“斗米六百钱,兼旬又风雪”则展示了物价飞涨、生活物资匮乏以及恶劣天气对难民的双重打击。

“前时诏书下,振廪要周浃”提到朝廷曾颁布诏令,试图救济灾民,但实际效果有限。“圣主甚哀矜,我曹空感咽”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仁慈之心的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最后,“愿今兵革罢,复得理归楫”表达了诗人对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渴望。“传闻菰蒲中,相杀血新喋”暗示了战争中的暴力冲突仍在继续。“本是耕田农,饥寒实驱胁”指出农民因战争而被迫离开土地,陷入饥饿和寒冷之中。“须公语县吏,早与支米帖”呼吁地方官员采取行动,提供粮食援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反映了战争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重入昭亭赋二十韵

我本山中人,对山辄忻然。

蹉跎落世网,欲去常拘牵。

苍鹰著珠韝,侧脑思高骞。

青丝络奔骥,摆脱意乃便。

抑郁不自聊,沉冥向谁宣。

长怀昭亭山,积翠摩青天。

下有千柱宫,突兀数百年。

往者雪中游,群峰玉回旋。

飞阁出木末,下睨春无边。

堂中二老人,龙象开法筵。

炯炯月在空,浩浩海纳川。

应庵默无言,妙处心已传。

如庵说千偈,微辞谛真诠。

静极炷炉熏,对床且安眠。

更欲捐冠簪,一箪寄三椽。

此志竟不遂,缁尘乱归鞯。

今朝复何朝,却望山中烟。

缥缈见楼观,钟梵声清圆。

我携九节筇,飞步云萝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登马氏永宁阁和朱漕元顺分韵

佛宫昔谁营,犹挟盖世气。

应惭割据丑,稍识苦空味。

重檐隐白日,隆栋涌金地。

耽耽壁间像,尚可将千骑。

乡来歌舞处,荒棘拥城雉。

惟此悲愿成,历劫更兴起。

横撞钟万石,妙响警昏醉。

忆当风雪辰,兹事实经始。

老僧喜成就,膜拜颡有泚。

唤客馔伊蒲,斋房颇深邃。

空岩才跬步,不往独何谓。

径携双竹杖,脚力勇难制。

绣衣两使者,风谊我所畏。

相逢瘴海上,此乐岂天惠。

山林与心会,风月可回施。

聊乘簿书隙,拚此一日费。

摩挲水边石,胜处欲专美。

不用濡漆书,公诗即行记。

形式: 古风

再用韵呈仲钦元顺

今时朱仲钦,文字有奇气。

潜幽睹天奥,隽永得古味。

袖手阅世纷,虚心馀乐地。

那持瘴野节,不从羽林骑。

埋轮吾宗英,补衮五色雉。

去年对延英,御坐再三起。

忧民甚己溺,稽古乃心醉。

天衢行日月,发轫从此始。

会当纪鸿业,我笔墨先泚。

相期并徵诏,禁殿直清邃。

尚忆此追游,班中语相谓。

我怀江湖去,初服反芰制。

闲边静成趣,岐路险多畏。

此事属两君,它年傥终惠。

长篇起予病,妙语充法施。

调高和难工,初学惭纸费。

郊原春无数,风日极清美。

已遣具方舟,重游更须记。

形式: 古风

赠江清卿

吾友林少颖,读书不计屋。

抄书手生茧,照书眼如烛。

往时群玉府,上直对床宿。

夜半闻吾伊,我睡已再熟。

此君抱高节,雪柏映霜竹。

造物乃儿戏,卧病在空谷。

尚能作手书,寄我成一束。

我懒更愧渠,终岁不报复。

今来见江子,少颖俨在目。

不必不如师,惟子肖甚速。

持身严法律,自爱比冰玉。

学官冷彻骨,三月食无肉。

危坐谈仁义,口吻若布谷。

时能从我游,骑马踏溪渌。

定自我辈人,胸次不碌碌。

惟皇开洪业,大厦非一木。

岂有梁栋姿,而令久淹辱。

愿子益宠珍,即日马首北。

我怀山林去,扫迹混樵牧。

躬耕得薄少,持用供水菽。

稍远声利场,真胜万钟禄。

但恨与子别,醉语成谆复。

因书寄少颖,以写我心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