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马氏永宁阁和朱漕元顺分韵

佛宫昔谁营,犹挟盖世气。

应惭割据丑,稍识苦空味。

重檐隐白日,隆栋涌金地。

耽耽壁间像,尚可将千骑。

乡来歌舞处,荒棘拥城雉。

惟此悲愿成,历劫更兴起。

横撞钟万石,妙响警昏醉。

忆当风雪辰,兹事实经始。

老僧喜成就,膜拜颡有泚。

唤客馔伊蒲,斋房颇深邃。

空岩才跬步,不往独何谓。

径携双竹杖,脚力勇难制。

绣衣两使者,风谊我所畏。

相逢瘴海上,此乐岂天惠。

山林与心会,风月可回施。

聊乘簿书隙,拚此一日费。

摩挲水边石,胜处欲专美。

不用濡漆书,公诗即行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的《登马氏永宁阁和朱漕元顺分韵》。诗中描绘了对佛宫的追忆与赞叹,以及对过去歌舞繁华景象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理解与向往。诗人在登阁时,感受到山林与风月的和谐之美,借以抒发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具体赏析如下:

1. **开篇的对比**:“佛宫昔谁营,犹挟盖世气。”诗人以问句开头,引出对佛宫的赞美,同时暗示其宏伟壮丽,超越世俗。通过“昔”与“今”的对比,为后续的感慨埋下伏笔。

2. **佛教精神的觉醒**:“应惭割据丑,稍识苦空味。”诗人通过对比“割据”(指世俗权力的争夺)与“苦空”(佛教中的苦谛、空谛),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认同与追求,从世俗的争斗转向内心的平静与觉悟。

3. **建筑的壮丽与庄严**:“重檐隐白日,隆栋涌金地。”这两句描绘了佛宫建筑的雄伟与辉煌,隐喻着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与崇高地位。通过“重檐”、“隆栋”、“金地”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4. **对过去的回忆与感慨**:“乡来歌舞处,荒棘拥城雉。”诗人回忆起佛宫昔日的繁华与热闹,如今却只剩下荒芜与寂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5. **对佛教精神的坚持与传承**:“惟此悲愿成,历劫更兴起。”诗人强调了佛教精神的永恒与不灭,即使历经无数劫难,这种精神也会再次兴起,展现出对佛教信仰的坚定与执着。

6.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横撞钟万石,妙响警昏醉。”诗人通过描述钟声的美妙与清脆,象征着佛法的启示与净化,使人心灵得到洗涤与觉醒。

7. **与友人的相聚与欢愉**:“老僧喜成就,膜拜颡有泚。”诗人与老僧的相遇,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与影响。

8. **宴饮与交流**:“唤客馔伊蒲,斋房颇深邃。”诗人邀请友人共餐,通过美食与交流,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重视和谐与分享的精神。

9. **自然景观的描绘**:“空岩才跬步,不往独何谓。”诗人通过描写登山途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10. **结语的抒情与展望**:“径携双竹杖,脚力勇难制。”诗人携带竹杖登山,象征着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勇气。“不用濡漆书,公诗即行记。”诗人以自己的诗歌记录这次登山的经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丰富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再用韵呈仲钦元顺

今时朱仲钦,文字有奇气。

潜幽睹天奥,隽永得古味。

袖手阅世纷,虚心馀乐地。

那持瘴野节,不从羽林骑。

埋轮吾宗英,补衮五色雉。

去年对延英,御坐再三起。

忧民甚己溺,稽古乃心醉。

天衢行日月,发轫从此始。

会当纪鸿业,我笔墨先泚。

相期并徵诏,禁殿直清邃。

尚忆此追游,班中语相谓。

我怀江湖去,初服反芰制。

闲边静成趣,岐路险多畏。

此事属两君,它年傥终惠。

长篇起予病,妙语充法施。

调高和难工,初学惭纸费。

郊原春无数,风日极清美。

已遣具方舟,重游更须记。

形式: 古风

赠江清卿

吾友林少颖,读书不计屋。

抄书手生茧,照书眼如烛。

往时群玉府,上直对床宿。

夜半闻吾伊,我睡已再熟。

此君抱高节,雪柏映霜竹。

造物乃儿戏,卧病在空谷。

尚能作手书,寄我成一束。

我懒更愧渠,终岁不报复。

今来见江子,少颖俨在目。

不必不如师,惟子肖甚速。

持身严法律,自爱比冰玉。

学官冷彻骨,三月食无肉。

危坐谈仁义,口吻若布谷。

时能从我游,骑马踏溪渌。

定自我辈人,胸次不碌碌。

惟皇开洪业,大厦非一木。

岂有梁栋姿,而令久淹辱。

愿子益宠珍,即日马首北。

我怀山林去,扫迹混樵牧。

躬耕得薄少,持用供水菽。

稍远声利场,真胜万钟禄。

但恨与子别,醉语成谆复。

因书寄少颖,以写我心曲。

形式: 古风

和蔡济忠天字韵

忆我初识君,屈指今七年。

盐车著骐骥,驽蹇纷争先。

谓当对清闲,帝席半夜前。

稍使修世官,复近尺五天。

如何尚朱绂,亦堕岭海边。

前山春色多,佳树午阴圆。

散策履幽径,方舟下长川。

心目得开明,语笑为芳鲜。

但恨暝色至,不得穷攀援。

尚欲夜然犀,下照蛟龙渊。

清游渺难继,归梦苍山巅。

须君换鹅帖,更叙山阴贤。

形式: 古风

考试呈周茂振舍人陈季陵国正

胸中五斗棘,厌此十日读。

纷然湘罗帕,犹作春笋束。

先生择法眼,一阅不再复。

探囊得至宝,每出辄惊俗。

孟公更超绝,泾渭饱渟滀。

从容了官事,茧纸唾珠玉。

鄙夫闻道晚,衡鉴恐不足。

冥搜夜无寐,惭愧费宫烛。

何时即三昧,屈指社瓮熟。

秋容日夕好,应到堂前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