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爱竹三首(其二)

秉烛追游忆盛时,欢悰终较昔年稀。

柳多客折凉阴薄,薇少人餐雨绿肥。

胡蝶觉来方识梦,海鸥飞去未忘机。

相逢且可谈风月,莫话兴亡与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手持蜡烛回忆往昔繁华时光,欢乐之情比往年少了许多。
柳树繁茂,常有游人折取它的阴凉,而薇菜鲜嫩,无人品尝雨后更肥美。
蝴蝶醒来才意识到梦境,海鸥飞翔仍不忘本性。
相遇时不妨只谈论风花雪月,别提国家兴衰和纷争是非。

注释

秉烛:手持蜡烛。
追游:回忆游玩。
盛时:往昔繁华时光。
欢悰:欢乐之情。
昔年:往年。
柳多:柳树繁茂。
客折:游人折取。
凉阴:阴凉。
薄:少。
薇少:薇菜鲜嫩。
雨绿肥:雨后更肥美。
胡蝶:蝴蝶。
觉来:醒来。
识梦:意识到梦境。
海鸥:海鸥。
忘机:不忘本性。
相逢:相遇。
谈风月:谈论风花雪月。
兴亡:国家兴衰。
是非:纷争是非。

鉴赏

诗人通过对昔日盛时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秉烛追游忆盛时"一句中,"秉烛"象征着夜深人静,而"追游"则是诗人心中的徘徊不舍;"欢悰终较昔年稀"表明了那种快乐时光已经难以再现的哀愁。

接下来的"柳多客折凉阴薄,薇少人餐雨绿肥"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柳多"与"薇少"形成对比,表明诗人所处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情感变化。在这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氛围中,诗人的情感得以深化。

"胡蝶觉来方识梦,海鸥飞去未忘机"这两句,则用蝴蝶和海鸥做比喻,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记忆与遗忘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种种不易,哪些是真实存在的,而哪些又只是虚幻。

最后两句"相逢且可谈风月,莫话兴亡与是非"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面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诗人选择了超脱,不去纠缠于那些无法改变的大事,而是享受当下与人相遇时能谈论的风月之美。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积极且豁达的态度。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南仲见寄(其二)

我本西湖一散人,偶来溪上濯乌巾。

波光绿映台城柳,山色青回句曲春。

客舍相亲那忍别,交情到老愿如新。

江南天气偏宜暖,满目东风起曲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南仲见寄(其一)

儒冠误我欲投簪,抱膝聊为陇上吟。

故里未归先入梦,新交虽好少知心。

清光湛湛溪中月,遗迹沉沉濑底金。

闻道雪晴丰荠麦,行看放犊满桃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胡定甫(其一)

几年野水倚扁舟,风雪尘埃暗绮裘。

齐鲁青山恒北望,江湖白鸟共东流。

杜陵骑马寻征路,李白题诗遍酒楼。

文学卑官何足说,直须揽辔觅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胡定甫(其二)

淡泊相逢古溧州,世情客况两悠悠。

腐儒都不通人事,冷掾何曾似宦游。

轻薄成风虽可畏,廉勤律己每无愁。

他时重会西湖上,把酒联诗日自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