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仲见寄(其一)

儒冠误我欲投簪,抱膝聊为陇上吟。

故里未归先入梦,新交虽好少知心。

清光湛湛溪中月,遗迹沉沉濑底金。

闻道雪晴丰荠麦,行看放犊满桃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儒雅的帽子误了我的前程,让我想脱下官帽,只愿在山边吟唱。
还未回到故乡,梦中已先出现家乡景象,新结识的朋友虽然很好,但真正知心的却少。
清澈的月光照亮溪水,沉寂的河床下隐藏着金色的遗迹。
听说雨过天晴后,田野里的荠菜和麦子丰收,期待着能看见牛羊在桃树林间放牧。

注释

儒冠:儒雅的帽子,古代读书人常戴以示身份。
投簪:古代官员解职或辞官时,会丢弃官帽上的簪子,表示放弃仕途。
故里:故乡,指诗人的出生地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新交:新认识的朋友。
湛湛:形容水清的样子。
沉沉:形容深沉、寂静。
丰荠麦:丰收的荠菜和麦子,象征丰饶的田园生活。
放犊:放牧小牛,农村常见的田园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名为《和南仲见寄(其一)》。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与自我身份的迷茫,以及对故乡和朋友的情感。

"儒冠误我欲投簪,抱膝聊为陇上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着儒家的衣冠却感到困惑和失望,转而选择在大自然中吟诵诗歌以慰藉自己。

"故里未归先入梦,新交虽好少知心。" 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于新结识的朋友缺乏深厚情感的感慨。

"清光湛湛溪中月,遗迹沉沉濑底金。"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其中溪水中的月光和河底沉没的古老遗迹都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过往的回忆。

"闻道雪晴丰荠麦,行看放犊满桃林。"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外界消息的关注(如听说雪后天气晴朗,荠菜和小麦生长茂盛)以及亲眼所见的景象(例如田野中的牛羊散放,桃林中花开满径)的描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动荡的时局中寻求精神寄托与自我安慰的情怀。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和胡定甫(其一)

几年野水倚扁舟,风雪尘埃暗绮裘。

齐鲁青山恒北望,江湖白鸟共东流。

杜陵骑马寻征路,李白题诗遍酒楼。

文学卑官何足说,直须揽辔觅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胡定甫(其二)

淡泊相逢古溧州,世情客况两悠悠。

腐儒都不通人事,冷掾何曾似宦游。

轻薄成风虽可畏,廉勤律己每无愁。

他时重会西湖上,把酒联诗日自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费廷玉(其一)

我昔南徐讲席分,知君肥遁白云村。

草深能使芝兰没,木落方推竹柏尊。

试问上书投魏阙,何如解组守衡门。

西风吹醒槐安梦,斜日悠悠半隐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费廷玉(其二)

笑人狗走鹿斯奔,父子瓜畦手自耘。

不愿青黄施断木,且将苍白看浮云。

山巾聊友华阳鹤,野饭时羹古涧芹。

显宦何如廉贾好,茜卮千石鲚千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