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楼

十二栏杆秋月明,谪仙曾此宴飞琼。

半窗树色粘山色,隔岸风声送水声。

织翠回纹伤薄倖,香红染袖怅都城。

酒愁花恨无人诉,赖有延年俞秀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秋夜明亮照着十二栏杆,谪仙李白曾在此宴请仙女飞琼。
半扇窗户映出树影山色,对岸风声伴着水声轻轻送入耳中。
绿色的花纹仿佛在叹息命运多舛,红色的香气染红了衣袖,令人惆怅于京城的繁华。
满心的酒愁花恨无处倾诉,幸好还有延年益寿的好友俞秀英可以依靠。

注释

栏杆:庭院中的栏杆。
谪仙:指李白,因其被贬谪而被称为谪仙人。
宴飞琼:宴请传说中的仙女飞琼。
半窗:窗户的一半。
树色:树影。
山色:山的景色。
隔岸:对面的岸边。
织翠:绿色的图案。
回纹:回环曲折的花纹。
薄倖:命运坎坷,不幸。
香红:香气浓郁的红色。
都城:京城,这里指当时的长安。
诉:倾诉。
赖:依赖,幸亏。
延年:延长寿命。
俞秀英: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虚构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宴饮的画面,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十二栏杆秋月明"一句,设定了一个在清朗秋夜中,楼阁间明亮的月色背景。"谪仙曾此宴飞琼"则让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仙宴,此处可能暗示诗人与友人的聚会如同仙境般非凡。

接下来的两句"半窗树色粘山色,隔岸风声送水声"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树木的颜色与远方山色相融,树叶间传来的是从河对岸送过来的风声和水声,这些细节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然而,随后的"织翠回纹伤薄倖,香红染袖怅都城"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织翠"可能指的是夜间织女的星座,而"伤薄倖"暗示了诗人的悲凉心情;"香红染袖"则是因为赏花时不经意间沾染上的花香与色泽,"怅都城"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最后两句"酒愁花恨无人诉,赖有延年俞秀英"则直接表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饮酒时的忧愁与赏花后的惆怅,因为缺乏知音只能藏于心中;而"赖有延年俞秀英"一句,则是对友人俞楼主人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美好的友情能够长久。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对深刻友谊的珍贵。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复卢良庵韵

拟占朝班最上头,宦情冷似一天秋。

风花雪月千金子,水竹云山万户侯。

海客盟鸥终不动,塞翁失马更何求。

明窗净几华胥外,蝴蝶翩翩自梦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契妙

契妙堂中静养神,神凝气聚一壶春。

青山绿水无非道,翠竹黄花有几人。

世外不知千百世,身中还更两三身。

一从契得虚无妙,明月清风是我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峡山寺

重楼复屋枕层崖,想有残碑锁翠苔。

但见苍山如壁立,不知绿水自何来。

岩花满眼红而紫,谷鸟呼名去复回。

便欲买舟从此隐,岂惟一处子陵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峡中见芙蓉

峡畔寻常有虎踪,峡中闻说有蛟龙。

心知峭壁生如剑,目送清波去似弓。

绕树尽皆青薜荔,举头忽见白芙蓉。

西风为我吹残酒,最喜千峰翠色浓。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