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子与(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十年隐居山林,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首句“十年高卧白云寒”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之中,过着清贫而自由的生活。接下来的“懒借新知锦字看”,则表达了诗人对新交朋友书信的不屑一顾,或许是因为他更倾向于独处和自我思考,对于外界的纷扰并不感兴趣。
后两句“不是眼中人渐少,那能相忆使君滩”则转而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表面上似乎在说,因为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才会想起某位名为“使君”的人物。但实际上,这里的“人渐少”并非指实际人数的减少,而是指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即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友情和记忆逐渐淡去,使得诗人开始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和某些特定的人物或地点——“使君滩”。这种怀念既包含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也可能是对某种精神寄托的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过往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李攀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