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四)筼筜谷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汉川地区的修长竹子贱如野草,斧头何时会放过竹笋呢?
我料想那清贫的太守定然嘴馋,渭水边上千亩竹林尽在他心中。

注释

汉川:地名,指汉水流域。
修竹:高大而修长的竹子。
贱如蓬:形容价格低廉,如同杂草一般。
斤斧:斧头,这里指砍伐竹子的工具。
箨龙:竹笋的别称。
料得:料想,推测。
清贫:贫穷清苦。
馋太守:嘴馋的官员,可能指对竹笋有特别喜好。
渭滨:渭水边,古代中国的一个著名地区。
千亩:形容数量巨大,此处可能象征竹林面积广大。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超脱物外、胸怀壮志的一面。开篇“汉川修竹贱如蓬”两句,通过对汉水岸边竹子随处可见且不值钱的描述,表达出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厚情感。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节操和坚韧,而这里的“贱如蓬”则显示了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超越。

接着,“斤斧何曾赦箨龙”一句,通过斧斩竹子的工具未曾饶过箨龙(一种竹制品),隐喻着诗人对于艺术创作和生活态度的严肃与坚持。这里的“斤斧”象征着辛勤的劳动和对艺术的追求,而“赦箨龙”则表达了不论对象为何,都要以严苛的标准去对待。

最后,“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和理想。这里的“料得清贫”表明了诗人对于清贫自守的预见和接受,而“馋太守”则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憧憬,渭滨指的是长安附近的水名,这里的“千亩在胸中”,则象征着诗人胸怀广阔,对美好事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规划。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追求艺术与生活理想的一面。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五)寒芦港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鲚鱼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六)野人庐

少年辛苦事犁锄,刚厌青山绕故居。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七)此君庵

寄语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合相亲。

写真虽是文夫子,我亦真堂作记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八)金橙径

金橙纵复里人知,不见鲈鱼价自低。

须是松江烟雨里,小船烧薤捣香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