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一)

候谒长陵夜,伭宫閟不开。

雨鸣松淅沥,山拥殿崔嵬。

藉草衣全涴,临厓意欲颓。

灵旂恐沾湿,瞻送屡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前往长陵拜谒时遭遇雨天的情景。首句“候谒长陵夜”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的长陵显得格外庄严神秘。接着,“玄宫閟不开”一句,通过“閟不开”三字,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难以接近的氛围。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自然界的元素来渲染气氛:“雨鸣松淅沥,山拥殿崔嵬。”雨声在松林中回响,山峦将宫殿环绕,形成了一幅壮丽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这里,“鸣”、“拥”、“崔嵬”等词生动地描绘了雨声、山势和宫殿的雄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藉草衣全涴,临厓意欲颓”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面对恶劣天气时的无奈与失落。“藉草”表明诗人可能在草地上休息或等待,而“衣全涴”则说明雨水已经浸透了他的衣物,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的恶劣。“临厓意欲颓”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无力感和沮丧情绪。

最后一句“灵旗恐沾湿,瞻送屡徘徊”,诗人担心祭品(灵旗)被雨水打湿,表现出对仪式的尊重和对神灵的敬畏。同时,“瞻送屡徘徊”则体现了诗人因天气原因无法完成拜谒任务时的犹豫与彷徨,以及对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的情感波动,以及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二)

野步凭虚迥,冈行出险迟。

水深曾渡处,云暗欲归时。

吏仆真怜汝,行藏合问谁。

我生疏散甚,聊此共驱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三)

雨灯明更灭,人语夜沉沉。

欲往愁无路,山高溪水深。

命微才一线,戒重岂千金。

实下思亲泪,兼怀望阙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四)

四顾惟一水,此身能几何。

野行多积潦,川涉更惊波。

直恐山根断,真疑地轴颇。

小臣奔走职,筋力任消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五)

遇泽恐陷左,作车谁指南。

马从渊处跃,途向险中探。

前定谅非偶,先几徒自惭。

旧堂如梦里,何意共清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