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赋呈常守叶梦锡

史君忧民出至诚,欲晴未晴天所矜。

白衣老人无逢迎,香火未收东方明。

指挥六龙扶日行,群阴卷尽见太清。

女撷柔桑男趁耕,熙熙和气满春城。

去年岁事已如许,田头试听老农语。

浙西更著五日雨,麦根烂尽种不土。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喜晴赋呈常守叶梦锡》由南宋诗人张孝祥所作,描绘了地方官吏关心民生、期盼晴天以利农事的心情,以及百姓在晴天下的劳作景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和谐氛围。

首句“史君忧民出至诚”,点明地方官吏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其心诚意正,为下文描绘晴天之喜做铺垫。接着“欲晴未晴天所矜”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天气赋予情感,表达了人们对晴天的期待与天意的眷顾。

“白衣老人无逢迎,香火未收东方明”两句,通过描写一位未受礼遇的老人在黎明前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朴素而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进一步烘托出晴天来临的喜悦。

“指挥六龙扶日行,群阴卷尽见太清”运用神话般的想象,将太阳比作六龙驾驭的天体,生动地展现了晴空万里、万物复苏的景象,寓意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女撷柔桑男趁耕,熙熙和气满春城”描绘了男女老少在晴朗天气下忙碌于田间地头的场景,一派生机勃勃、和谐共处的春城景象,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去年岁事已如许,田头试听老农语。浙西更著五日雨,麦根烂尽种不土”通过对比去年的雨水过多导致农作物受损的情况,强调了今年晴天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密切关联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时代特色。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七夕

去年永州逢七夕,今年衡州逢七夕。

往来不敢怨道路,迎送但知惭吏卒。

年年七夕有定时,我行属天那得知。

东西南北会逢汝,但愿强健无所苦。

形式: 古风

谢刘恭父玉潭月色真石室之赐

玉潭月色冽以清,石室千里犹典刑。

何人遗我双玉瓶,武夷先生翰林卿。

约束风雨驱雷霆,长鲸夜吸川为倾。

明朝风止醉不醒,扁舟径度君山青。

形式: 古风

从张钦夫觅纸

蜀江捣麻色胜玉,百金才能致一幅。

君家入则充栋宇,再拜未肯乞纤粟。

为君破悭作此诗,担囊揭箧应有时。

比邻寒亡忌唇齿,君但勤渠送川纸。

形式: 古风

幽兴

海涵大阴日西坠,画角一声城欲闭。

柴门关上濯足眠,万事不如高枕睡。

睡乡广大能我容,兀兀腾腾兴莫穷。

推枕起瞻河汉晓,月明庭竹响清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