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侍御画竹

铁面郎官扫秋雨,一夜秋声落人耳。

楚歌唱断碧云愁,招得湘灵来笔底。

湘灵倒拔青鸾尾,翠袖拖风湿江水。

水远山长不见人,惟有千年泪痕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陈侍御画中竹子的神韵与情感。首句“铁面郎官扫秋雨”,以“铁面”形容画师的严谨与刚毅,以“扫秋雨”展现画作中的动态与氛围,巧妙地将人物性格与自然景象融合,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充满力量的意境。

接着,“一夜秋声落人耳”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氛围,仿佛让读者能听到秋夜的低语,感受到季节更替的宁静与深沉。这种声音不仅在听觉上引起共鸣,也在心灵上引发思考,为后续的描述奠定了情感基调。

“楚歌唱断碧云愁,招得湘灵来笔底。”这里运用了楚辞的意象和神话传说,将音乐与自然、情感相联结,通过“楚歌”和“碧云愁”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哀怨而深情的氛围。同时,通过“招得湘灵来笔底”,巧妙地将神话人物引入画作之中,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艺术感染力。

“湘灵倒拔青鸾尾,翠袖拖湿江水。”这一句通过湘灵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她对画中竹子的深情投入,甚至不惜以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竹子的敬仰与爱慕。翠袖拖湿江水的细节,既表现了湘灵的执着与深情,也暗示了她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守护。

最后,“水远山长不见人,惟有千年泪痕紫。”这句话以辽阔的山水背景,强调了画作的深远意境和时间的永恒。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湘灵留下的泪痕,成为时间的见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整个画面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情感、艺术与时间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陈侍御画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画作的艺术魅力,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南峰饯别文温州

先生移疾倦宦游,六年家居懒下楼。

分符到门不可阻,欲行尚为乡山留。

柈飧到处笋烂漫,馋腹自诧文湖州。

灵岩昨已纪胜集,南峰未肯饶清幽。

斜阳半岭溢人面,绿云夹树扶山兜。

村翁野衲亦追逐,半路出酒劝且酬。

禽声下上太守醉,直与欧老争遨头。

明朝雁荡洵奇美,但恐簿书山与雠。

不如抱被补一宿,别后岁月其如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烟江叠嶂图为陈推官赋

赵家驸马王晋卿,画笔直与造化争。

宝绘堂开品神妙,烟江叠嶂新图成。

东坡老人发天趣,树摇江色春空晴。

武昌樊口五年住,楚泽放臣同濯缨。

后来乌台入诗案,娇红泣露啼春莺。

两翁富贵春梦破,寓意奚啻鸿毛轻。

后来吴兴王孙规模亦神似,终逊旧本尤精英。

陈侯出佐山水郡,桁杨昼卧莓苔生。

挂之高斋一丈壁,仿佛坐听秋泉声。

陈侯陈侯慎勿卷,还椟或恐飞去难为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宿黄龙观

杖藜迢递寻仙源,古祠遥见云中幡。

空林山猿食栗响,深泽野獭衔鱼喧。

道人步出悬厓下,度竹穿松远相讶。

焚香邀入紫芝居,为写黄庭坐清夜。

形式: 古风

次韵马文明会同年

春官昔日曾推毂,万里青霄同奋足。

阅人浑是沙拣金,顾我真惭葭倚玉。

醉向东风促马蹄,宴罢归来曲江曲。

花枝乌帽笑欹红,柳带宫袍惊染绿。

小臣何幸感遭逢,圣主无劳资梦卜。

卓哉忠孝是良图,漫尔荣华匪私祝。

唯君好事尤好文,长夏开筵思秉烛。

情深樽俎笑谈间,片纸微词并收录。

献酬终日已百拜,出门送客犹三肃。

卉木庭除倍有辉,饭刍仆马皆蒙福。

高秋风月正撩人,我亦试将嘉会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