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重九二首(其一)

珠桧丝杉冷欲霜。山城歌舞助凄凉。

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

不知明日为谁黄。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重九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描绘珠桧丝杉的冷意和山城的凄凉景象,营造出一种秋日重阳的萧瑟氛围。"珠桧丝杉冷欲霜"一句,以冷峻的珠桧丝杉暗示季节的转换,仿佛寒霜将至,增添了节日的寂寥感。

"山城歌舞助凄凉"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氛,即使在欢庆重阳节的歌舞中,也透出一股淡淡的哀伤。诗人借此表达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

"且餐山色饮湖光"则转向自然景色,试图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享受眼前的美好,暂时忘却人生的忧虑。诗人与友人挽着手,共同欣赏这美丽的秋景,希望能留住片刻的欢乐。

"共挽朱轓留半日"中的"朱轓"代指官车,诗人与朋友一同挽着官车,表达了他们对官场生活的留恋,以及对重阳佳节的珍惜。"强揉青蕊作重阳"则是说他们勉强摘取菊花,以应重阳习俗,尽管心中可能并不十分情愿。

最后,"不知明日为谁黄"以菊花的凋零象征岁月的无情流逝,暗示未知的未来,让人不禁对明天的变故产生一丝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重九二首(其二)

霜鬓真堪插拒霜。哀弦危柱作伊凉。

暂时流转为风光。

未遣清尊空北海,莫因长笛赋山阳。

金钗玉腕泻鹅黄。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镬寒。

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二月十五日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

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