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龟龄校书梅花(其二)

朔风吹雪障江梅,不著诗攻不解开。

正恐与花无半面,胡然有意及三杯。

清凉怕逐炎炎去,澹泊曾参的的来。

祇向茅檐露消息,华堂虚费管弦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感与思考。首句“朔风吹雪障江梅”,描绘了寒冷冬日中,大雪纷飞,阻挡了江边梅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接着,“不著诗攻不解开”一句,巧妙地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外界环境的阻隔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试图通过诗歌来理解或突破这种困境。

“正恐与花无半面,胡然有意及三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渴望与接近,似乎在说,他害怕自己与梅花之间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障碍,但又不禁想要通过饮酒的方式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寻求心灵上的共鸣。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梅花以生命,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清凉怕逐炎炎去,澹泊曾参的的来”,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品质的赞美。他担心随着夏日的炎热,梅花的清凉与淡泊之气会逐渐消散,强调了梅花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这里的“清凉”与“澹泊”不仅指梅花的自然属性,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宁静、超脱。

最后,“祇向茅檐露消息,华堂虚费管弦催”,诗人通过对比,指出真正的理解和欣赏,不应局限于豪华的宴会和繁复的音乐,而是在简朴的生活环境中,通过细微的观察和感受,才能真正领悟到梅花乃至生活的真谛。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情感与生活境遇中的自我反思与追求。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赠杨都运持节夔路

帝城祖帐溢千夫,又遣星轺下蜀都。

春昼预知看衣锦,秋风可但为思鲈。

北方泉货须留地,他日车轮剩结蒲。

万里未应怀别恨,与君元不隔江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黄虚中春怀

杏园桑陌草连空,点点残红溅晚风。

篱落喜闻营细柳,烟尘徒尔隘新丰。

不因宣室咨梁傅,安得朝廷知弱翁。

他日淮肥惊鹤唳,金龟似斗合须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建王雪

春风剪水出云来,著处为花是有才。

柳絮压盐知句丽,银杯逐马看朝回。

已开谢砌俱堆玉,不信何郎只咏梅。

梁苑词华萃文杰,笑渠楚国赋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建王颐真庵

夫君锦绣裹肝肠,思涌秋涛溢海塘。

曾向囊中明的砾,却来句里得清凉。

妙因目击初无语,神与天通自发光。

欲识至音还太古,湖江道术两相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