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三阁

松萝羃天堕空翠,迎面风香三十里。

曾宫亭亭隔瑶水,碧瓦琼榱五云里。

千佛当门无半偈,声闻未解祖师意。

遍参踏破青鞋底,前楼后阁玲珑起。

閒客那知如许事,东斋听雨烂熳睡。

觉来一转聊布施,普请云堂来拟议。

形式: 古风

翻译

松树和藤萝笼罩天空,落下翠绿的影子,清新的风带着三十里的花香扑面而来。
曾经的宫殿高耸,隔着瑶池,碧瓦和玉柱矗立在五彩祥云之中。
佛像众多的大门前却没有一句经文,弟子们未能领悟祖师的深意。
遍访名山,鞋子都磨破了,只见前楼后阁错落有致地升起。
闲适的客人怎会了解这些,他们在东斋听着雨声,沉醉于睡眠中。
醒来后随意布施,邀请云堂中的僧众前来商议佛法之事。

注释

松萝:松树和藤萝。
羃天:笼罩天空。
迎面:扑面。
风香:花香。
曾宫:曾经的宫殿。
瑶水:清澈的池塘。
琼榱:玉柱。
五云里:五彩祥云中。
半偈:一句经文。
祖师意:祖师的深意。
遍参:遍访。
青鞋底:鞋子。
玲珑起:错落有致地升起。
閒客:闲适的客人。
烂熳睡:沉醉于睡眠。
聊布施:随意布施。
普请:邀请所有。
云堂:僧众聚集的地方。
拟议:商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童寺的壮丽景象和禅宗修行的氛围。首句“松萝羃天堕空翠”以松树和藤萝织成的绿色天幕,展现了山寺的幽深与神秘。"迎面风香三十里"则通过浓郁的松香,暗示了环境的清幽和自然之美。

接下来,诗人提到“曾宫亭亭隔瑶水”,将寺庙比作宫殿,隔着清澈的流水,增添了仙境般的意境。"碧瓦琼榱五云里"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华丽,仿佛在云端之上,显得超凡脱俗。

然而,寺庙的核心是佛法而非物质华美,“千佛当门无半偈,声闻未解祖师意”表达了寺庙虽有众多佛像,但真正的佛法在于领悟而非诵经。修行者需深入体悟祖师的教诲,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

“遍参踏破青鞋底”象征着修行者的艰辛与执着,他们遍访名山大川,磨砺心性。"前楼后阁玲珑起"则描绘了寺庙建筑的精致,反映出僧人们生活的宁静与有序。

最后,诗人以“閒客那知如许事,东斋听雨烂熳睡”表达出常人难以理解这种深沉的禅修生活,自己则在东斋享受听雨的闲适,醒来后以布施的心态参与讨论佛法,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理解和尊重。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天童寺的风貌和禅修生活的韵味。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太师陈文恭公挽词(其一)

日者更皇化,公来辅圣能。

无心殊辙混,不作众波澄。

举国材真相,他年了中兴。

天如遗一老,人亦望三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太宜人程氏挽词(其一)

我昔官黟歙,人传女训芳。

尊章宜小妇,孙子寿高堂。

风木真无定,冰鱼已不尝。

遥怜霜露感,何必薤歌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少卿直阁郑公挽歌词(其一)

今代魁梧老,终身寂寞滨。

鬓霜三馆直,碑泪五州春。

寿相空壬甲,行年竟巳辰。

坟丘才马鬣,何处著经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木渎道中风雨震雷大作

恶风奔云何壮哉,溪水欲立山欲摧。

石岸迸裂缆边树,胡床动摇船底雷。

灵岩塔后雨脚挂,胥口庙前浪花来。

篷漏衣沾不足惜,酒瓶倾倒愁空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