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祭陶靖节祠

呜呼,典午去矣,柴桑归矣,黄花老矣,徵士卒矣。

尚飨。

形式: 古风

翻译

哎呀,那个典午的时代已经过去,柴桑的归属也已不再,菊花已经凋零,隐士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愿你们安息。

注释

典午:指晋朝的司马氏,这里代指整个东晋时期。
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九江,此处借指诗人自己的故乡。
黄花:菊花,象征隐士或高洁品格。
徵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的人,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友人。
尚飨:古时祭文结尾语,表示对亡者的敬意和怀念,希望他们享用祭品。

鉴赏

此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彭泽祭陶靖节祠》。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唐代诗人陶渊明的怀念之情。

“呜呼”一词用来表示感叹或叹息的情绪,显示出诗人的深沉情感。接着,“典午去矣”,这里的“典午”指的是古时的一种制度,即官府征收百姓的劳役,而“去矣”表明这已成过去。此句暗示了时代变迁和往昔的消逝。

“柴桑归矣”中的“柴桑”是陶渊明隐居的地方,诗人提及此处,意指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通过这样的描绘,王奕表达了对陶靖节归隐自然、淡泊名利的赞赏。

“黄花老矣”则是形容秋天的菊花已经凋谢,象征着时光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传达出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哀愁。

最后,“徵士卒矣”中的“徵士”指的是被征召去作战的士兵,而“卒矣”则意味着他们已经战死沙场。诗人此处所表达的,是对战争带来的毁灭和生命损失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易逝、生死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登秦邮文游亭天壁亭长歌

湖天澹澹湖水碧,湖风冉冉湖云收。

湖白几顷菰米地,湖汊几摺芦花洲。

几千万劫走尽夜,三十六镜磨春秋。

江南狂客归自鲁,骑驴载酒游文游。

文游已落钟鼓界,斯文丧矣游人羞。

蚌胎明月吸莘老,鸦背落日悲少游。

东坡双井化异物,神光奕奕穿斗牛。

文章不逐岁月老,精爽常与天地流。

赏心倘得际美景,薄才自许追前修。

安得老米鸡距笔,生绡百疋横戈矛。

守台旧卒年九十,颐隐于脐肩过头。

六十年前边鄙事,且言且泣气咽喉。

甚言秦欲帝万世,据此要地置急邮。

海田陵谷无定在,如今非项亦非刘。

王生感慨重抵掌,惊起一片湖中鸥。

鸥飞没入翠烟里,乾坤纳纳归双眸。

何当飞出天壁外,春风吹散眉峰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陶狄二贤祠

丰碑大字极誉扬,并祀渊明与狄梁。

宇宙事皆吾己分,君臣义亦本天常。

休官彭泽当存晋,取日虞渊合为唐。

自是后人无远识,不知遗臭与流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焦山吸江亭

甲子三千六百期,此山崒嵂起何时。

雄吞海渎金狮子,霸断吴门铁犍儿。

水镜照空三国恨,浪鼋撞破六朝悲。

后来尽有无穷事,留与他年再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青山二章章四句

青青者山,并祠其间。郭李遐矣,高义莫攀。

山之青青,策蹇来经。千古一日,二公之灵。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