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莲花洞僧二首(其一)

山枯叶落晴纷纷,莲花洞前流水分。

流水自送夕阳去,洞上白猿啼白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间静谧而略带寂寥的画面。"山枯叶落晴纷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风扫过,山林落叶飘零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清冷的气氛。"莲花洞前流水分",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莲花洞前,流水潺潺,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息。

"流水自送夕阳去",流水不仅带走了时光,也伴随着夕阳西下,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洞上白猿啼白云",此处以白猿的哀鸣和白云的悠然,进一步渲染了孤寂与禅意,仿佛在诉说着洞中僧人的清修生活以及自然界的无常变迁。

整体来看,董嗣杲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动物与僧人融为一体,展现了山中禅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寓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僧人超脱世俗的敬仰。

收录诗词(682)

董嗣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留彭泽

牢系扁舟在树根,依然风物晋时村。

几年思采东篱菊,此际狂倾北海樽。

野鹤离群翔碧落,江鸿排字入黄昏。

有人若学渊明隐,五柳萧疏静掩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九江易帅遂得尽游郡斋

郡吏东征迓衮衣,不知郡圃掩芳扉。

樱桃熟处香山识,杨柳栽时靖节归。

壁帖嵌尘钟鼎碎,楼歌压市管弦飞。

庐山面目清如此,几客登临几夕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九里松

开元刺史擅清风,九里亲栽夹道松。

屋顶自生涛浪势,根头谁觅茯苓踪。

行春桥掩云千态,一字门封翠几重。

人讶金填吴说笔,不知此笔遇高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入东林寺

晴向过溪亭下留,拂碑慨想晋时流。

云生古树茑萝雨,风捲脩廊松竹秋。

登阁冷知山扑面,照池凉觉水澄眸。

捻香礼遍远公墓,僧舍乞茶谈赵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