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湘江登北山游六祖寺

我登白云亭,遥望耸梵宇。

佳处留山坳,一水路偏阻。

乘兴偶来游,空濛驾柔橹。

舍舟踏山石,荦确行里许。

涧断微云通,林疏远岑补。

天晴朗众峰,石罅滴泉乳。

入寺且幽憩,寺名稽六祖。

唐时号梵行,磨碣为考古。

橘柚纷红黄,累累压堂庑。

老僧扫落叶,山茶瀹泉煮。

禅房坐已暝,炊烟起缕缕。

薄暮归途促,岭外月初吐。

忽送一声钟,苍茫隔烟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游览古寺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我登白云亭,遥望耸梵宇”,开篇即展现出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梵宇高耸,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番不凡的旅程。接着,“佳处留山坳,一水路偏阻”两句,描绘了山水之间,佳景隐藏于山间,道路曲折难寻的自然之美。

“乘兴偶来游,空濛驾柔橹”表现了诗人兴致勃勃地乘船游览,享受着水上的宁静与空灵。随后,“舍舟踏山石,荦确行里许”则转而描述了诗人下船后,徒步登山的艰难与坚持。这一段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也体现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涧断微云通,林疏远岑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涧云雾缭绕,林间远山若隐若现的美景。接下来,“天晴朗众峰,石罅滴泉乳”更是将画面推向高潮,晴空万里之下,群峰挺立,石缝中泉水潺潺,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入寺且幽憩,寺名稽六祖”点明了诗人最终到达的目的地——六祖寺,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充满了宁静与神秘的气息。诗人在这里短暂休息,感受着古寺的庄严与宁静。

“唐时号梵行,磨碣为考古”表达了对古寺历史的追忆与敬仰,通过碑文的研读,探寻着过往的痕迹与故事。最后,“橘柚纷红黄,累累压堂庑”描绘了寺内丰收的景象,橘柚挂满枝头,一片生机盎然。

“老僧扫落叶,山茶瀹泉煮”展现了僧侣们的生活场景,他们忙碌于清扫落叶,烹煮山茶,生活虽简朴却充满禅意。诗人在此静坐,直至夜幕降临,炊烟袅袅升起,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薄暮归途促,岭外月初吐”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景色,月光初升,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最后,“忽送一声钟,苍茫隔烟渚”以钟声作为收尾,象征着旅程的结束与心灵的平静,同时也暗示着未来旅程的无限可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286)

金武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探梅归途偕施立之蒋醉园联句并折枝分赠丛瀛石观察吴樵孙丁茂斋孙芷香三明府黄贯斋参军

夙有寻花约,探梅到水滨。

正逢开一树,不速到三人。

老干初霏雪,归途共带春。

几枝分赠去,好与结芳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瀛石观察用捲帘体次韵索和

共结几寒友,原宜松竹邻。

乍销江上雪,分赠陇头春。

酬韵方连日,寻芳又几人。

还应驴背跨,重访灞桥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沈变堂大令和前折梅联句并绘梅花横幅见赠赋谢

江边一树冲寒开,梅花闹处春风来。

官阁诗人动诗兴,可惜健步难移栽。

君作梅花诗,诗中能有画。

岂知能画如能诗,写上生绡逞奇怪。

墨痕枯瘦妙入神,逃禅老人身外身。

初疑月地堕香影,便与孤山娱好春。

一幅相遗趣横溢,细数枝南与枝北。

披图髣髴到江边,一笑相逢旧相识。

形式: 古风

清江邹孝子刲股行

孝经教孝本有方,身体发肤无毁伤。

孝子尽孝身不顾,庸行乃以奇节著。

先生至孝世所推,一篇记事始末该。

乃翁殒蜀返旅榇,一痛几绝何悲哀。

谁知风木惊难已,萱闱又染沈屙矣。

子规啼血双泪枯,少子未归愁不起。

仓皇难觅长生药,曾说有汤命堪续。

此身本是父母生,何惜区区一块肉。

引刀割肉裂帛缠,焚香默祷情何专。

一脔进母疾稍愈,已见至诚能格天。

呜呼,至诚格天竟如此,我今作歌告人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