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鞭秋色诗情远,拂匣寒花剑力多。

籍通莲阙秋光遍,诗答蓬山晚思遥。

青门日暖尘光动,紫陌花晴风色来。

艳欺藤蔓莺无限,香压荆花蝶不飞。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梦中乡信惊秋雁,窗下林声带夜蝉。

独向晓山知露湿,远临秋水爱云明。

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国云帆万里归。

一院绿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露凝丹地初疑雨,烟著红楼半是霞。

空门水定埃尘远,真偈金书世界稀。

形式:

翻译

秋日挥鞭,诗兴悠长,剑气如寒花,力量无穷。
莲宫秋光普照,我以诗回应蓬莱山的遥远晚思。
青门外阳光温暖,尘土微动,紫陌花开,清风徐来。
艳丽胜过藤蔓莺歌,香气浓郁让蝴蝶不愿飞舞。
内史旧山空寂,夕阳西下,南朝古木在秋风中摇曳。
梦中收到家乡的信,惊动了秋雁,窗外林声伴着夜晚的蝉鸣。
独自欣赏晨山的露珠,临近秋水,喜爱那云雾中的明亮。
新河畔柳色深沉,故乡的云帆驶向万里归途。
满院绿钱被孩童拂去,千竿翠竹是主人精心种植。
露珠凝结,仿佛初降小雨,红楼半掩,烟霞缭绕。
空门静寂,远离尘埃,珍贵的佛经罕见于世。

鉴赏

这首诗语言醉人,意境幽深,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鸣鞭秋色诗情远”中,“鸣鞭”一词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氛围,而“诗情远”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怀想之情。紧接着,“拂匣寒花剑力多”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绪,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

第三句“籍通莲阅秋光遍”中,“籍通”二字传递出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受,而“莲阁”则是一处宁静而美好的所在。末了的“秋光遍”更强化了季节之感,描绘了一幅秋意盎然的画面。

接下来的“诗答蓬山晚思遥”表明诗人通过诗歌来回应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的“蓬山”可能是指一个遥远的地方,增添了一份遥不可及的哀愁。

整首诗中,不仅有景物描写,还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情感流露,如“梦中乡信惊秋雁”中的“惊秋雁”便是对家乡思念之情的一种象征。末句“故国云帆万里归”则明确地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远方家乡的强烈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力,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勾勒出了一幅深情而又带有淡淡哀愁的秋天图景。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思出秦云外,恩生汉水东。

形式: 押[东]韵

别薛柳二员外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形式: 押[歌]韵

玩残花

十日浓芳一岁程,东风初急眼偏明。

低枝似泥幽人醉,莫道无情似有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与诸公池上待月

树密云萦岸,池遥水际空。

芰开方吐镜,蘋动欲含风。

渐映沙汀白,微分渚叶红。

金波宜共赏,仙棹一宵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