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灯下作》,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劳碌与内心疑惑的反思,以及对贫贱之理的深刻理解。
“日日劳筋骨”,描绘了诗人每日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身体上的疲惫与劳累显而易见。“心中未免疑”,则揭示了在繁忙劳作之余,诗人内心的困惑与不安,或许是对生活意义的探寻,或是对自身处境的疑问。
接下来,“细思贫贱理,素位合如斯。”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展现了诗人深入思考后的领悟。他意识到,尽管生活贫困,但只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就能与自己的地位相适应,找到心灵的平衡与和谐。这里的“贫贱理”不仅指物质上的贫乏,更包含了对人生价值、社会地位与个人心态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对贫富观念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吴与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乐观,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