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章道德比庐陵,忆当年研究许书,曾承清训;
气节风裁追涑水,叹此后维持朝局,谁继前徽。
此挽联以深沉哀婉之笔,悼念张百熙先生。上联“文章道德比庐陵”,赞其文采与德行堪比庐陵的先贤,庐陵乃古代文化重镇,以此喻其学问与品行之高。接着“忆当年研究许书”一句,回忆张公当年研习典籍,勤于学问,为后学树立典范。“曾承清训”则表明张公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厚的造诣,更在为人处世方面深受清正教诲的影响。
下联“气节风裁追涑水”,赞扬张公的气节与风度,追慕涑水之风,涑水是古代名士集中的地方,以此形容张公的品格与风范。然而,“叹此后维持朝局,谁继前徽”一句,却透露出深深的遗憾与忧虑,感叹在张公之后,谁能继续维持朝局的稳定,继承他的遗志与美德,表达了对张公离世的深切哀思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整体而言,此联通过对比与追忆的手法,既高度评价了张百熙先生的个人成就与品德,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忧虑与期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详
放怀于红树青山,任教世上风波,琴客逍遥诗客醉;
得意在良辰美景,领略个中旨趣,荷花烟雨荻花秋。
乘兴便移舟,看来万点烟波,画意都归襟袖里;
写怀欣对酒,话到三更风月,诗情全在棹歌中。
胸中自有甲兵,论当代诸贤,伯仲汝南功第一;
身后不遗琴鹤,听舆人之讼,颉颃清献世无双。
抗怀论当世人才,眼中落落,逝者如斯,何止私情堪一哭;
流涕语同堂年少,大地茫茫,哲人其萎,后来责任在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