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苔花馆题陆包山承天寺福兴院画卷

姑苏远近高低寺,六十坊前庆云被。

刹幢最古是能仁,残碑勒载萧梁事。

北院禅栖花木深,名流往往高轩寄。

谁与题壁抒丽藻,石田倡韵杨祝次。

二公雄笔镇山门,直等江心玉带视。

六丁一夕下取将,隔代吟魂熟招致。

包山水墨化结习,濡毫洒洒含清思。

失诗乃以画补之,画成诗亦复附志。

完斯公案非偶然,讵独老僧爱文字。

何时散轶来北原,收入米家书画记。

菭花主人癖嗜古,宝此不啻千缣值。

长夏招要避暑饮,传观竞树诗坛帜。

尘世茫茫感废兴,我来把卷发深喟。

前人舍宅创浮图,后人据寺窃闰位。

可怜筑土号三兴,黄叶西风惊梦寐。

日月光悬爝火息,后宫灭尽双蛾翠。

兰若粗能复旧观,劫灰旋又几销毁。

斯图历今二百载,前辈风流故未坠。

乃知寿世重文墨,作缘底用金布地。

展之壁上当卧游,疑有涛声出松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吴可驯的《集苔花馆题陆包山承天寺福兴院画卷》描绘了姑苏城内外寺庙的风貌,尤其是能仁寺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气息。诗中提到的“刹幢”、“残碑”、“北院禅栖”等细节,展现了古寺的静谧与历史底蕴。诗人对能仁寺的赞美,以及对两位文人(石田倡韵杨祝)题壁诗篇的推崇,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敬仰。

“六丁一夕下取将”暗指画卷的珍贵,仿佛是神灵所赐,而“失诗乃以画补之”则强调了画作在弥补文字不足方面的独特魅力。诗人感慨于寺宇的兴衰变迁,以及书画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要性,认为“寿世重文墨”远胜于物质财富。

最后,诗人期待这幅画卷能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卧游”的精神寄托,同时借松涛之声寓言深远的历史韵味。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既描绘了画面,又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感慨和文化思考。

收录诗词(4)

吴可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太鸿徵君别买小舟以诗见示戏答

扁舟稳坐瘦维摩,摇膝孤吟意若何。

自比襄阳泛书画,真堪笠泽狎烟波。

片帆缓渡山容出,一榻凉收水气多。

还有柁楼云鬓在,卧听子夜发吴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同椒园丈登蓬莱阁谒东坡先生祠即用先生取石韵

高阁涵远春,我来春欲改。

长风起暗潮,万顷琉璃碎。

上映丹青壁,硉矹分错采。

下泊弹子涡,喷薄珠石琲。

抚景怀古人,先生遗像在。

想当守郡时,谈笑吐云海。

雄笔振神山,壮观空大块。

祇今读残碑,和者谁与对。

叹绝兹游奇,客抱豁以解。

归路指东莱,花开犹我待。

形式: 古风

过白石翁隐居处

长湖浩烟波,遥村隐云树。

扁舟独溯洄,系缆清溪渡。

荒冈既盘纡,亩丘亦回互。

缅怀古逸民,言寻栖隐处。

子孙秉先训,累叶事农务。

遗安人所难,世远见贞素。

松楸郁茫茫,清风古来墓。

形式: 古风

访如来庵

寒云护山顶,隐见最高峰。

遂造林中寺,才闻午后钟。

窗明半岭雪,门掩断崖松。

分院平生愿,从谁话箭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