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

权势世所重,桓温役孟嘉。

桓公自人雄,为下未足嗟。

颇怪蔡中郎,为董受疵瑕。

因之以取死,曾不念汉家。

士固感知己,尚安知其他。

搜牢则可诛,好邕自其佳。

形式: 古风

翻译

权势在世间备受重视,桓温驱使孟嘉效力。
桓温作为人中豪杰,他的地位不足叹息。
对蔡中郎遭受的非议颇感奇怪,他替董卓背负瑕疵。
最终因此丧命,竟不考虑汉朝的利益。
士人本应感恩知己,又怎能预料其他变故。
若要搜捕就可杀戮,但喜好杨修这样的贤才也是好事。

注释

权势:指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世所重:世人看重。
桓温:东晋将领,有野心。
役:驱使。
孟嘉:东晋名士。
桓公:指桓温。
人雄:杰出人物。
为下:处于低位。
未足嗟:不值得过分惋惜。
蔡中郎:蔡邕,东汉学者。
董受疵瑕:蔡邕被指有缺点或过错。
因之:因此。
取死:导致死亡。
汉家:汉朝。
士固:士人本来。
知己:了解并信任的人。
其他:其他方面。
搜牢:搜捕。
诛:杀戮。
好邕:喜好杨修(历史上与桓温类似的争议)。
自其佳:从个人角度来说是好的。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所作,名为《权势》。诗中通过历史人物桓温和孟嘉的故事,抒发了对权力与忠诚关系的深刻思考。

"权势世所重,桓温役孟嘉。"

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权势在世人心中的重要性,并以东晋时期著名将领桓温控制孟嘉为例,展示了权力的强大影响力。桓温能够役使孟嘉,可见其权势之大。

"桓公自人雄,为下未足嗟。"

这里描写桓温本身的英勇和力量,但同时也感慨于他对待部下的方式,虽强而不能为下属着想,故有“未足嗟”之叹。

"颇怪蔡中郎,为董受疵瑕。"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蔡中郎(蔡确)因为替董卓辩解而受到的非议感到困惑和不解。在历史上,蔡确曾为董卓开脱,遭到了人们的批评。

"因之以取死,曾不念汉家。"

这句强调了蔡中郎最终因为这种辩护行为而招致杀身之祸,但在此之前,他却未能深思自己作为大汉臣子的责任和忠诚。

"士固感知己,尚安知其他。"

诗人通过“士固”一词,表达了士人对于知音知己的珍视,同时也表明了即使在困境之中,对于理解自己的那份安慰也是难能可贵的。

"搜牢则可诛,好邕自其佳。"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情景:当权力过度伸张至于搜查监狱,那些善良的人们也可能因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不得不选择逃离,这种追求美好本能的行为,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由和正义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展示了权力与忠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体在面对强大权势时的无奈与选择。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次颍川

许昌古名都,气象良未替。

客子远道来,尘埃满襟袂。

黄昏造孤驿,买饭啮枯胾。

庭宽蟾蜍高,霜气彻寒被。

赖携朱提杯,可具一饭费。

无人劝我酌,孤独伴客醉。

笙箫谁家楼,语笑月中市。

何人不行乐,而我独涕泪。

夜长更漏稀,风急鼓鼙驶。

天明卷席去,行止随所值。

形式: 古风

次韵七兄龟山道中

连山赴灵龟,石脚叠如积。

巍峨黄金刹,负此鳌背力。

孤舟系东风,淮雨暗春色。

朝来一怅望,别此岩下石。

危樯鼓帆腹,轻橹跨浪脊。

林分岸忽尽,鸟去天末极。

远游快新瞩,胜事旋陈迹。

怅此故里违,尘驾何时息。

形式: 古风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其十)

昔有独醒士,绝口避醁醽。

折杨得众笑,无地至秦青。

周诗念忠嘉,所贵食野苹。

良时不可再,佳人难合并。

形式: 古风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其九)

呦呦中林鹿,那得伏鞍衔。

愧我蕨薇姿,尘埃敝朝衫。

山人不归山,颇被猿鹤谗。

欲追甫白游,千古感至諴。

形式: 古风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