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穆考功敬甫早岁乞休惟以读书苦吟为事今年拟少陵秋兴八首使其子光胤习右军书书之见寄走笔为谢得四绝句(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古人读书、创作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首句“迟鸿台畔擅三余”,以“迟鸿”比喻勤奋读书之人,身处“台畔”,即高处,暗示其学问成就卓著。“三余”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为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此句赞扬了主人公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的精神。
次句“良冶为箕也不疏”,“良冶”比喻善于教导、培养人才的老师,“箕”在这里象征学生。这句话通过比喻,赞扬了老师(良冶)不疏于教导每一个学生(为箕),无论是优秀还是平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指导。
后两句“欲识自相师友意,少陵秋兴右军书”,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欲识自相师友意”表达了对师友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重视,强调了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师友间交流的重要性。后半句“少陵秋兴右军书”则引用了杜甫的《秋兴八首》和王羲之的书法,分别代表了文学创作和艺术修养的高度,暗示了主人公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在艺术上也有所造诣,追求全面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人勤奋读书、师友相长以及文学艺术追求的赞美,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