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临池,似玉。裛露静,和烟绿。抱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景图。开篇“竹,临池,似玉”将竹比作临水的玉石,既形容了竹子的清秀,又烘托出了水中的倒影,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接着,“裛露静,和烟绿”则捕捉到了早晨竹间轻纱的露珠与淡淡山雾交织在一起的情景,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用以表达清新脱俗的意境。
“抱节宁改,贞心自束”是对竹子的形象进行了人格化的描写。竹子因其坚韧不拔、节操高尚而备受赞誉,这里则强调了竹子的这种品质,用以比喻人的高洁品行。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此句可能暗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某些批评。渭曲即指渭水两岸,以种竹著称,但这里却说“偏种多”,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过剩或不满的情绪,而“王家看不足”则是说,即使是富贵之家对于这些竹子也感到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此句中,“仙杖”指的是用竹制成的拐杖,这里形容它如同神话中的仙人手持。惊龙化则是说这根仙杖甚至能惊醒沉睡的龙,而“美实当随凤熟”则是在比喻诗人的才华,如同凤凰展翅,正值成熟之时。
最后,“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表达了诗人面对竹子生长迅速、繁盛一片而产生的愁绪。竹子的风吹过,便如同别离的声音,而“回首驾骖舞阵速”则是在形容一种急促的节奏,可能是诗人内心的不舍或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批判。
不详
生卒年不详。韦应物三世孙,韦庄伯父。曾官郎中。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赋一字至七字诗《竹》相送。《全唐诗》存此诗。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三九及卞孝萱《元稹年谱》大和三年《辨證》
早尚逍遥境,常怀汗漫期。
星郎同访道,羽客杳何之。
物外求仙侣,人间失我师。
不知柯烂者,何处看围棋。
解印辞荣禄,游真奉德音。
赠行天藻下,饯席上台临。
远驭仙山鹤,常怀帝里心。
无因同执袂,相望但沾襟。
大厦已成无所用,唯将献寿答尧心。
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
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