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
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冬季节的旅行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远投人宿趁房迟”,表现出行旅者在秋末冬初时节寻找住宿之困难与迫切。"僮仆伤寒马亦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艰辛,通过仆人的受寒和马的饥饿,突出了旅途中的不易。
“为客悠悠十月尽”,诗人以“悠悠”的字眼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自己作为一个行者在季节更迭中所处的孤独与无奈。"庄头栽竹已过时"则透露出一种对于时光易逝、个人愿望未能实现的感伤,栽种竹子本是长远打算,但现在看来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点滴描写和季节变换的情感联想,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无常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去年今日栽,临去见花开。
好住守空院,夜间人不来。
从军秣马十三年,白发营中听早蝉。
故作老丞身不避,县名昭应管山泉。
芍药丁香手里栽,临行一日绕千回。
外人应怪难辞别,总是山中自取来。
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