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好/宴清都

翠幕东风早。兰窗梦,又被莺声惊觉。

起来空对,平阶弱絮,满庭芳草。厌厌未忺怀抱。

记柳外、人家曾到。

凭画阑、那更春好花好,酒好人好。

春好尚恐阑珊,花好又怕,飘零难保。

直饶酒好□渑,未抵意中人好。相逢尽拼醉倒。

况人与、才情未老。又岂关、春去春来,花愁花恼。

形式: 词牌: 宴清都

翻译

绿色的帷幕被东风吹动得很早,兰花窗户中的梦境,又被黄莺的歌声唤醒。
醒来后,空对着台阶上飘落的柳絮和满院的芬芳青草,心情慵懒,不想有所怀抱。
记得曾在门外的柳树旁,探访过人家。
倚着画栏,哪里还能欣赏到春光正好、花儿盛开、酒友好人的好时光。
春光虽好,却担心会消逝;花儿虽美,又怕随时凋零。纵使酒再好,也比不上心中的那个人好。
即便相聚,也要尽力喝醉,因为我们正值青春才华未老。
这与季节更迭、花开花落无关,只是心中有愁有恼。

注释

翠幕:绿色的帷幕。
兰窗:兰花装饰的窗户。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厌厌:慵懒的样子。
阑珊:即将消逝或衰落。
飘零:飘落,指花儿凋零。
渑:古人饮酒游戏,以勺取酒,如渑池之会,此处泛指酒杯。
意中人:心中所爱的人。
尽拼:尽力,不顾一切。
才情:才华。
春去春来:四季更替。
花愁花恼:形容对花开花落的感慨。

鉴赏

这首宋词《四代好/宴清都》是程垓所作,以春风、梦境、莺声和庭园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在早春时节的慵懒情绪和对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词的上片通过"翠幕东风早"和"兰窗梦醒"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清新与宁静,然而"又被莺声惊觉"则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不宁。接下来,词人借"平阶弱絮"和"满庭芳草"的景象,寓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下片进一步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他怀念过去曾到过的柳外人家,感叹春光虽好,但花易凋零,人事难料。即使酒再美,也比不上心中人的珍贵。词人借酒浇愁,希望能与意中人共度美好时光,不愿面对春去花落的无奈。结尾处,词人强调了人与才情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春去春回,花开花落,只要人情未老,便无需过于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琐事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玉漏迟

一春浑不见,那堪又是,花飞时节。

忍对危栏数曲,暮云千叠。

门外星星柳眼,看还似、当时风月。愁万结。

凭谁为我,殷勤低说。

不是惯却春心,奈新燕传情,旧莺饶舌。

冷篆馀香,莫放等闲消歇。

纵使繁红褪尽,犹自有、荼蘼堪折。魂梦切。

如今不奈,飞来蝴蝶。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生查子(其一)

溪光曲曲村,花影重重树。

风物小桃源,春事还如许。

情知送客来,又作寻芳去。

可惜一春诗,总为闲愁赋。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春日闺情

兰帷夜色高,绣被春寒拥。

何事玉楼人,屡踏杨花梦。

分明相见陈,不道幽情重。

乞个好因缘,莫待来生种。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其二)

长记别郎时,月淡梅花影。

梅影又横窗,不见江南信。

无心换夕香,有分怜朝镜。

不怕瘦棱棱,只怕梅开尽。

形式: 词牌: 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