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形式: 古风

翻译

昔日登高赏景的地方,如今却成了衣冠济济的告别宴。
醉酒独坐,怀念陶渊明的田园生活,遥望白云,心向故乡。
洞庭湖上落叶飘零,早早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我只能感叹滞留在这江岛上。
我想对当朝的官员们说,何时能再踏上回长安的大道呢?

注释

昔时:从前。
风景:景色。
登临:登山游览。
地:地方。
今日:现在。
衣冠:士大夫,指参加宴会的人。
送别筵:告别宴会。
醉坐:喝醉后坐着。
自倾:独自倒酒。
彭泽酒:陶渊明在彭泽县时所酿的酒,象征隐居生活。
思归:思念归乡。
白云天:象征远方或仙境。
洞庭:洞庭湖。
一叶:一片落叶。
惊秋早:早早地感到秋天来临。
濩落:孤独、落寞。
滞:停留。
江岛:江中的小岛。
寄语:传达话语。
朝廷:朝廷。
当世人:当权者。
长安道:长安的大道,代指京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故土的无限留恋。开篇“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两句,描绘出诗人与友人共同经历过的美好时光以及现在分别时的情景,通过对比强调了离别之苦。

紧接着,“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表达了诗人在饮酒中暂时忘却愁绪,但内心深处依旧渴望回到故乡,眼前白云天空似乎成了他遥远家园的象征。

“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两句,则是诗人借景抒情。洞庭湖上的落叶让诗人感受到时光易逝和离别之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牵挂。

最后,“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则是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表述,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到繁华都市——长安(今西安)的愿望,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切。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深沉的情感。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形式: 古风

经七里滩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形式: 古风

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采樵作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