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经训堂中潜心研究、勤奋学习的生活场景。首句“一亩栖云静不哗”以“一亩”象征学者的书房或研究室,用“栖云”形容其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暗示学者在此处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学术活动,远离喧嚣。接着,“日依铅椠作生涯”表明学者每日以书写和阅读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澜翻学海频移棹”运用比喻手法,将学者的学习过程比作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不断探索新知,形象地展示了学者求知若渴、不断前进的精神状态。“稼穫情田已满车”则以农耕的场景隐喻学者在情感与学术上的收获丰富,知识的积累如同满载而归的车辆,寓意着学者在学术道路上的成就与满足。
“问字尽过扬子宅”提到学者广泛求教,遍访名家,如同古代文人拜访扬雄故居一样,表达了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前辈的尊敬。“藏书应拟邺侯家”则赞扬学者藏书之丰,堪比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邺侯,显示出学者在学术资源上的丰富与珍视。
最后,“先生尽日横经坐,不觉秋霜点鬓华”描绘了学者终日沉浸在经典之中,岁月流逝而不自知的情景,通过“秋霜点鬓华”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赞美了学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和对学术的热爱。整首诗通过对学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高尚情操,以及在学术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