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常闻阿閦佛,拟向东方讨。
今日审思维,不动自然到。
语汝守门奴,何须苦烦燥。
我奏父王知,与汝改名号。
破却有为功,显示无为道。
这首诗歌咏了佛家的禅理,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在的境界。首句“常闻阿閦佛,拟向东方讨”显示了对佛法的追求与渴望,而接下来的“今日审思维,不动自然到”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顿悟和豁然开朗,即通过静坐思考达到了一种不需外求、自得其乐的状态。
中间两句“语汝守门奴,何须苦烦燥”,是对那些守在佛法门前而未能真正领悟的人的一种提醒,告诉他们无需那么辛苦和紧张,因为真理本就存在,不需要过度的努力去追求。
末尾两句“我奏父王知,与汝改名号。破却有为功,显示无为道”则是对这种超脱世俗、达到自然状态的一种肯定。在佛教中,“有为”代表着一切有目的、有作为的行为,而“无为”则是指不刻意求成、顺其自然的修行方式。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那种顺应自然、无需刻意作为的境界的赞美。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情怀,是一篇颇具禅理内涵的佳作。
不详
心王若解依真智,一切有无俱遣弃。
身随世流心不流,夜来眼睡心不睡。
天堂地狱总无情,任运幽玄到此地。
识乐众生乐,缘绳枉走作。
智乐菩萨乐,无绳亦无缚。
若有发心者,直须学无作。
莫道怕落空,得空亦不恶。
见矿不识金,入炉方知错。
苦痛役身心,劳神觅官职。
暂得色毛披,拍按作瞋色。
口口打奴兵,声声遣拔肋。
闻道送王老,曲亦变成直。
纵令有理道,分疏亦不得。
报汝世人莫痴憨,暂时权住此草庵。
无想衣食饱暖后,世间有物不须贪。
此身幻化如灯焰,须臾不觉即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