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霁望

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双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新秋时节荷花盛开,傍晚时分香气飘满全郡。
层层涟漪如罗绸乍开,一对鸳鸯像刺绣刚刚完成。
采莲女子唱完吴地歌曲,拾翠女伴雨后归来。
远处岸边牧童吹着短笛,沿着蓼花丛中牛儿悠然前行。

注释

新秋:初秋。
菡萏:荷花。
红英:红色的花朵。
向晚:傍晚。
郡馨:郡城的香气。
万叠:重重叠叠。
水纹罗:水面上的波纹像罗绸。
乍展:突然展开。
鸂鶒:水鸟名,类似鸳鸯。
绣初成:刺绣刚刚完成。
采莲女:采莲的女子。
吴歌:吴地的歌曲。
拾翠人:采摘翠鸟羽毛的人。
楚雨:楚地的雨。
远岸:远处的岸边。
牧童:放牛的孩子。
短笛:短小的笛子。
蓼花:一种水生植物,叶子有红色或紫色。
信牛行:任由牛自行行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和动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开篇“新秋菡萏发红英”及“向晚风飘满郡馨”,生动地描绘出菡萏花在秋天盛放的景象,以及它们随着傍晚的微风散发出淡淡香气,弥漫整个乡村。

接着,“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双鸂鶒绣初成”则是对静谧湖面上荷叶和莲花生长情况的描写,其中“一双鸂鶒绣初成”更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下面的“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通过对采莲女子唱着吴地歌谣以及拾取翠绿叶子的人们归去时楚地的雨后晴朗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南方水乡的生活情趣和诗人的怀旧之情。

最后,“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则是对远处牧童在田野中吹奏简短乐曲以及牛儿在蓼花丛生的河岸缓缓行走的描绘,这一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是一幅秋日田园风光的生动写照。

收录诗词(81)

刘兼(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楼寓望

凭高多是偶汍澜,红叶何堪照病颜。

万叠云山供远恨,一轩风物送秋寒。

背琴鹤客归松径,横笛牛童卧蓼滩。

独倚郡楼无限意,夕阳西去水东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愤惋诗三首(其一)

宝钗分股合无缘,鱼在深渊日在天。

得意紫鸾休舞镜,断踪青鸟罢衔笺。

金杯倒覆难收水,玉轸倾攲懒续弦。

从此蘼芜山下过,祗应将泪比黄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愤惋诗三首(其二)

鸾辞旧伴知何止,凤得新梧想称心。

红粉尚存香羃羃,白云将散信沈沈。

已休磨琢投泥玉,懒更经营买笑金。

愿作山头似人石,丈夫衣上泪痕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愤惋诗三首(其三)

旧尝游处遍寻看,睹物伤情死一般。

买笑楼前花已谢,画眉窗下月空残。

云归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河去住难。

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