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曼修孺职方谢梓守张靖子立龙图游春

潼川侈风俗,一春事嬉游。

太守与民乐,高会邀良俦。

年丰廷无讼,日夕为欢谋。

宾从相追随,景物多访求。

名园布芳郊,宝刹依重丘。

红旗肃冠盖,画鼓翻倡优。

人情殊未央,春意亦少留。

最后司马至,为罗东山羞。

观棋缓带閒,试茗澄心幽。

猖狂但醒醉,感慨还唱酬。

清尊未放手,急景如转头。

分司饱馀味,经世忘远忧。

来时蚕始眠,归看场中麰。

人生苟适性,不羡万户侯。

丈夫负壮气,安知饿填沟。

得志位卿相,失时归田畴。

纷纷素所轻,大半登瀛洲。

肯为五斗米,折腰趋道周。

区区事笔砚,顶踵称恩庥。

酒酣且勿去,为我新声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潼川地区春天里的一次盛大游春活动,展现了官民同乐的和谐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守邀请民众一同欢庆丰收,游园赏景,品茗观棋,畅饮谈笑的欢乐氛围。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相结合,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诗的开头描述了春季的游春风俗,接着详细描绘了太守与民众共同参与的庆祝活动,包括在名园赏花、宝刹祈福、观赏表演等。通过“红旗肃冠盖,画鼓翻倡优”的描绘,展现了活动的热烈与庄重。随后,诗人通过“人情殊未央,春意亦少留”表达了活动持续时间之长,以及春意盎然的景象。

诗中特别提到“最后司马至,为罗东山羞”,暗示了活动的参与者众多,直到最后一位官员到来,才使得整个活动更加完整。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官员们在活动中放松心情,或观棋或品茗,享受着轻松愉快的时光。通过“猖狂但醒醉,感慨还唱酬”一句,展现了官员们在欢聚中的真挚情感交流。

最后,诗人以“清尊未放手,急景如转头”总结了活动的欢乐与短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分司饱馀味,经世忘远忧”表达了官员们在享受当下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来时蚕始眠,归看场中麰”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寓意着生活的循环往复。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游春活动的热闹场景,更蕴含了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人民幸福的向往。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

饮酣起击剑,耻从豪侠游。

雍容诗酒欢,乃是神仙俦。

风骚固有灵,造化阴为谋。

至音苟同调,旷世不可求。

杜陵思江东,洪崖揖浮丘。

自然风味殊,岂特文章优。

嗟余万事拙,吟咏心久留。

自愧蘋藻微,恐为王公羞。

晚遇青河公,采兰深林幽。

修孺素蒙益,百赠无一酬。

邂逅相抚掌,踉跄容抬头。

虽然再鼓衰,且免三爵忧。

吾儒学以仕,本代亲禾麰。

然多志高远,掷笔思封侯。

前时征南将,驱虏出塞沟。

诗书非无助,爵赏不见畴。

尚能解客嘲,相欢咏蘋洲。

三术起商鞅,一言贵马周。

致身果有策,何地无馀庥。

肯使韶濩音,变作巴渝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再和

予始十五六,学赋场屋游。

闻君声价高,已与班马俦。

少年取科第,复有经济谋。

孤耸不世合,独行无名求。

中道多邅回,病骥盘沙丘。

起为泸南守,政绩称最优。

东海寻免归,颍川尚借留。

慷慨壮士怀,肯效儿女羞。

投绂还故林,泉石甘清幽。

区区尚遗恨,君恩未能酬。

回首名利场,彷佛裁蝇头。

君看缙绅士,谁为天下忧。

人情重软熟,要若新炊麰。

咿喔四至卿,峭拔奇不侯。

一言反覆手,平地生重沟。

世务伤贾谊,直道危田畴。

何当与推移,归钓沧浪洲。

功名虽难期,岁月良易周。

清风出襟袖,散为生民庥。

无使梁父吟,只成高唐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苦寒寄任泸州伋师中

严飙肃林莽,暖日沉烟霏。

游子事行迈,惨淡凌霜威。

敛策倦修阻,迹往心自违。

层云眺孤鸿,徊翔鸣无依。

雍容念俦侣,欲息洲渚非。

此地正苦寒,盘身西南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除夕

一年倏已尽,四序循无端。

儿女竞别岁,随蔬具杯盘。

长歌感时节,却羡僮仆欢。

明朝四十六,重把青铜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