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烟蔓日已长,露花日已滋。
为问东陵子,何似青门时。
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清晨的景象,"烟蔓日已长"暗示着时光流逝,蔓草在晨雾中显得朦胧而悠长;"露花日已滋"则写出露珠滋润花朵的清新画面,展现了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诗人以询问的语气向"东陵子"提问,"何似青门时"意为现在的瓜圃是否还像当年在青门(长安城东门)时那样繁盛美好。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往昔时光和瓜圃美景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现今瓜圃的关切和期待。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田园诗意的抒怀之作。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池净秋气寒,黄花日朝露。
卷幔待情人,幽香满林路。
林虚孤鸟白,花落乳泉香。
寂寂垂萝下,图书共一床。
乱山波上远,片片似修眉。
山下蘼芜草,春来感别离。
要路何曾著,閒门积渐多。
五陵松柏外,随雨上盘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