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题(其一)

天怜羁迹寄诸侯,付与危栏早得秋。

相见便知悬榻意,阚亡时得挟书游。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

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上天怜悯我漂泊的足迹,让我在诸侯之地早早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一见面就知道你有悬榻相待的心意,即使在逃亡中也能带着书籍畅游。
山色虽老去,但苍翠的崖壁依然在,雨水痕迹虽淡,浅碧的水面依旧收存。
我这身儒者装扮已不适合俗世,本就不应再登那象征高位的九华楼。

注释

羁迹:漂泊的足迹,指诗人流离失所的生活。
危栏:高高的栏杆,可能指的是官署或住所的阳台。
悬榻:挂起的床榻,表示热情款待或期待来访者。
阚亡:逃亡,指诗人的流亡生活。
儒冠:儒者的帽子,象征文人身份。
九华楼:可能指代高位的官府建筑,暗示世俗权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南的《阙题(其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身处异乡、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首句“天怜羁迹寄诸侯”,诗人以“天怜”表达对自己漂泊异乡的感慨,仿佛上天怜悯他的流离失所,让他得以在诸侯之地暂得安顿。接下来的“付与危栏早得秋”,写诗人站在高高的栏杆边,早早地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相见便知悬榻意”,通过“相见”二字,可能暗指与友人的相逢,悬榻之意即为热情款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他人的感激。而“阚亡时得挟书游”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借书消遣,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慰藉,即使在困厄之中也不忘追求知识。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诗人以山水之景寓言人生,即使岁月流转,山色依旧,水痕浅碧,显示出他对自然永恒性的感慨,也寓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最后两句“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诗人以“儒冠”自比,表示自己不追求世俗功名,无意于攀附权贵,宁愿保持清高,不愿登上象征权势的九华楼。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对友情的珍视,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文化情怀和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134)

周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杜门兀坐三年壬申六月九日出吊平望归途阻风第四桥余曰是特偶相值尔不然岂造物者出门即相料理耶舟人曰然因识之

地借沮龙宅,堤横海蜃楼。

马蹄翻震雹,沙觜更生洲。

云壑悬绳渡,天风激箭抽。

湿霖平衍沃,暗井灭夫沟。

蹴起争桥齿,撺来似海鳅。

浪花将岸飐,塔影听桴浮。

却忆衔枚地,曾驱缟练舟。

谩云天设险,岂是水为柔。

无事人千古,逃荣茗一瓯。

川灵工阅世,翻覆几时休。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八月七日与吴沈二道人同过书坞时山堂初成

暋阳收晶荧,清舫度林汇。

坡陀认槿篱,屋角初涂塈。

入门露荫竹,走鞭土为沸。

橘栾尚小涩,菊柄已幽毅。

少纾趺坐筋,渐出穹隙味。

疏丛石贞瘦,密樾尘髣髴。

成余独往愿,劳我慈亲费。

亲年合几何,倏已近喜畏。

我发白满把,晚食迟下胃。

一岁能几来,每来时自慰。

不雨已经旬,长道熠饥蜚。

竹檐出山泉,草根坌土气。

长愿居此劳,州里未为贵。

形式: 古风 押[未]韵

又题伍相庙

废堞披榛旧,羁臣毕命心。

江湖吞故壑,貌相匪斯今。

激烈功名在,低徊岁月深。

胥门沙衍浅,碑首未应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山居

燏火烧乌桕,敲冰煮石楠。

烈风冬日夜,短褐野人庵。

麦地宜秧谷,香栾记接柑。

山中无槷具,日影渐移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