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堂

简政岂在事,养源无他心。

持守得纲领,施设从胸襟。

虚静古意远,平易人情深。

光景尘不染,悉付公馀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的《简政堂》。诗中以“简政”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治理的深刻见解和理想追求。

首句“简政岂在事,养源无他心”,开篇即点明了主旨,认为政治治理的关键不在于繁琐的事务处理,而在于培养和滋养治理的源头——人民的心灵。这体现了作者对政治治理的高瞻远瞩,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接着,“持守得纲领,施设从胸襟”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持守纲领,意味着坚守原则和底线;施设从胸襟,则强调了政策制定应出自真心,体现执政者的胸怀与情感。这两句揭示了政治治理的内在逻辑和方法论。

“虚静古意远,平易人情深”则描绘了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虚静,意味着政治家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远离世俗的纷扰;古意远,是指要借鉴历史智慧,以长远的眼光指导治理。平易,指的是政策应贴近民众,易于理解与执行;人情深,则强调了政治治理应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这两句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光景尘不染,悉付公馀吟”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治理成果的期待。光景,象征着政治治理带来的美好景象;尘不染,比喻政治环境的清廉与纯洁;悉付公馀吟,则意味着将治理的成就和经验融入日常的吟诵之中,与人民共享。这两句既是对理想政治的展望,也是对自身政绩的自信与自豪。

综上所述,这首《简政堂》通过精炼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政治治理的本质与方法,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题杨氏聚义轩

聚义归清虚,无欠亦无馀。

聚利赴嗜欲,自丧俄自续。

义在诗与书,利在金与珠。

金珠壮人颜,俯仰一世间。

我去彼不随,彼去我不观。

诗书入青瞳,藏蓄心腑中。

贻之修乃孙,操之修乃躬。

秧种秀沃壤,愿饱万腹空。

源泉洌清甃,既与还不穷。

开轩有意哉,短什嘉仙翁。

黾勉慎所交,高攀古人风。

形式: 古风

听隐士琴

幽意不可象,因声而后形。

至声不可伪,因心而后生。

三尺膝上孤,一寸胸中鸣。

急声如飞泉,泻泻秋云边。

巧声如流莺,历历春风前。

幽人无此心,素弦无此声。

心与手相忘,意与声相迎。

弹者自到古,闻者谁知音。

但见风色吹我清,欲御此风天上行。

形式: 古风

送胡君游洛

得丧纷纷转群欲,谁及爱嵩三十六。

有客忽自东南来,已为湖山饱双目。

逸兴不住皇州春,天津桥南酒初熟。

长念花王司马坂,洛阳今寓谁家馆。

已闻香信满东风,嫔御相从水光畔。

芳容须向盛时吟,昔也醉翁长恨晚。

谷雨且老黄鹂声,急上征鞍望瀍涧。

送行诗句无纤尘,自有交游在霄汉。

藜苋肠中何所须,但愧银钩落香翰。

看花知遗生,看山知养神。

妖奇怪丽九十种,未失东风助培壅。

三十六峰元气清,独插太虚无古今。

形式: 古风

湖上閒赋

钱塘吴之雄,西湖乃其贰。

晴虚混高下,寒光堕苍翠。

俯仰睨澄澈,融结会幽邃。

日月司晦明,烟云管开闭。

楼阁生有无,尘凡换奇异。

素蔼俄包藏,物象已非二。

中有虚一子,四顾银色世。

云罅漏馀晷,稍盛却阴翳。

遽回天汉明,收摄何所置。

近影认遥碧,故态献新媚。

振羽鹭初起,一苇出天际。

大巧现奇画,人欢发幽思。

杖履秋林深,弦管春波细。

名字人不知,閒藏洞霄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