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

春雨不肯晴,春云与地平。

柯山数椽屋,昼夜倾檐声。

阴沉人意恶,但愿醉不醒。

园花知在亡,渠溜飘红英。

今年穷到骨,憔悴客江城。

花时不得出,风雨掩柴荆。

自我学道来,万事一羽轻。

惟有惜春意,未忘儿女情。

龃龉可奈何,努力饱饭行。

往日虽莫挽,来日岂无程。

忽记祖燕公,佳句与帝赓。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倍调作清明。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雨连绵不停歇,春云低垂与地面齐平。
柯山上有几间小屋,日夜都能听到屋檐滴水声。
阴郁的天气使人情绪低落,只希望能借酒浇愁不再清醒。
园中的花朵似乎知晓主人的生死,溪流中漂浮着红色花瓣。
今年穷困至极,我在江城变得形容憔悴。
花开时节不能出门,只有风雨中掩门在家。
自从我修道以来,世间万物都仿佛轻如鸿毛。
唯有对春天的眷恋,仍未忘却人间亲情。
世事艰难,又能如何,只能努力吃饱饭继续前行。
过去的时光无法挽回,但未来总会有希望。
忽然想起先祖燕公,他曾写下佳句与帝王唱和。
今年就随意度过寒食节,明年会加倍珍惜清明节的到来。

注释

晴:晴朗。
地平:地平线。
柯山:山名。
倾檐声:屋檐滴水声。
阴沉:阴郁、沉闷。
儿女情:家庭亲情。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两天。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浓郁的春日景象与沉重的心境。诗人通过对春雨和春云的刻画,传达出一种持续而不肯离去的湿润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心情——阴沉而不愿清醒。这场春雨似乎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柯山数椽屋,昼夜倾檐声"一句,将雨声渲染在古朴的房屋和长时间的连绵中,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又有些压抑的情调。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但却只能选择沉浸于酒精的慰藉,企图逃避现实的痛苦。

"园花知在亡,渠溜飘红英"这两句,则是春天景象与生命易逝之间的对比。诗人通过对过眼花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自己内心的无力回天。

接着,"今年穷到骨,憔悴客江城"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贫困境况和对未来的迷茫。"花时不得出,风雨掩柴荆"则强化了这种被动挣扎的生存状态。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丧失希望。"自我学道来,万事一羽轻"表明了诗人的内心有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这种追求让他对待一切困难都显得游刃有余。这也许是诗人在苦难中寻找的一丝慰藉。

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并未完全抹去诗人的情感联系。"惟有惜春意,未忘儿女情"显示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珍惜,以及对亲情的留恋。这与其它部分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龃龉可奈何,努力饱饭行。往日虽莫挽,来日岂无程。忽记祖燕公,佳句与帝赓。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倍调作清明"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无奈接受,同时也在寻找着未来可能出现的转机。通过提及古代文学家祖燕公和帝王间的交流,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或者激励。

这首诗通过对春雨和个人情感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复杂的心灵世界。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宣泄,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交织出的篇章。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春雨谣

晚云欲著树,中夜一犁雨。

老农呼子孙,力作莫辞苦。

风吹润土如炊香,烹鸡为黍饷南冈。

我知圣人在明堂,元年已是丰年祥。

形式: 古风

春雪二首(其二)

天寒城南寺,门外无马迹。

东风雪疾消,春泥深一尺。

岂无老款段,畏蹶不敢策。

还归见儿女,怕冷不下席。

扬雄玄未就,双鬓飒已白。

虽云客载酒,此意终岑寂。

功成则有命,生事亦人力。

胡为不自勤,守此欲何获。

田桑既有裕,醪醴亦馀溢。

嗟哉好事客,从古百无一。

形式: 古风

春雪二首(其一)

春云骄不行,冻雨作飞雪。

夜深归无烛,已觉马蹄滑。

那知事未已,通夕注不歇。

堂寒晓附火,檐滴更清绝。

前者城东游,桃李粲已发。

阴阳不可料,寒气晚犹泄。

青青高坡麦,旧事日可阅。

当春望时雨,盛雪或为孽。

生民常苦勤,不敢爱膏血。

如何待一饱,常苦神物夺。

茫茫元精理,未易论本末。

解裘换斗酒,莫畏衣百结。

形式: 古风

春晴

溪流清欲涨,山雪白仍铺。

耕陇晴罗雉,春渠暖日蔬。

禽鱼随处乐,草木向阳舒。

酒病年来甚,高眠懒著书。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