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洞仙歌》的第五首,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月夜景象。
首先,“昨宵无月”一句,点明了夜晚没有月亮,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略显寂寞的氛围。“唤花魂难醒”,暗示着即使在这样的夜晚,花儿也无法被唤醒,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沉睡之中。
“云影低垂画帘暝”,云彩低垂,遮蔽了画帘,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幽暗和神秘。这里的“瞑”字,不仅指时间的夜晚,也暗示了一种深沉的寂静与沉思。
接下来,“待金刀剪破,玉斧修圆,开桂殿、端正一奁冰镜”,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亮比作被金刀剪破、玉斧修圆后的冰镜,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如同一面冰清玉洁的镜子,照亮了桂殿,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银湾风露重,如此昏黄,绰约群芳晚妆靓”,银湾指的是月亮照耀下的水面,风露重则暗示了夜晚的凉意。昏黄的光线下,群芳似乎在晚妆,显得格外娇艳动人,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退了越罗裳,悄地姮娥,在那角、粉墙潜等”,这里借用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描述了嫦娥悄悄地躲在粉墙的一角等待,这一细节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和浪漫色彩。
最后,“奈碧海、青天夜迢迢,怕半臂、轻寒独眠人病”,碧海青天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宇宙,夜迢迢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面对这样的孤独与寒冷,诗人表达了对陪伴与温暖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月夜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和对孤独与寒冷的无奈感。